expr

比尔盖茨的创业动机是什么(比尔盖茨的创业动机属于什么)

微软创办人比尔盖茨,曾经13年霸占首富榜的男人,最近又有了新的身份——全美拥有最多农地的人,即美国最大的地主。

比尔盖茨目前拥有全美24.2万英亩农地,至于他买这么多农地的目的至今没有官方的说法。但外界推测比尔盖茨应该正在进行新计划,有可能要发展新一代农业科技。也有可能是要打造能够对抗气候变迁的农作物,用来解决粮食问题。甚至也有人认为比尔盖茨只是为了拥有稳定年报酬率而投资农地而已。

因此,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比尔盖茨要买进这么大量的农地原因究竟是什么?

尽管比尔盖茨不再是世界首富,但他现在是全美最大农地地主。比尔盖茨这10年内买进了大量美国农地,根据《土地报告》今年报告,比尔盖茨目前至少在美国19州一共拥有24.2英亩农地。然而,这是怎么被发现的呢?《土地报告》编辑奥基夫最早注意到在华盛顿州出现了超巨大农地交易案,占地1万4500英亩的农地竟然被不知名的路易斯安那州公司买下,那间公司员工只有两人,确拥有高达1.71亿美元资金可以使用。这激起了奥基夫的好奇心,于是他开始追查这间公司,终于挖出了比尔盖茨旗下投资公司卡斯卡德牵扯其中。这时他们才发现,比尔盖茨已经拥有的农地面积达到了980平方公里左右。这些农地皆由卡斯卡德公司直接持有或间接持有,而比尔盖茨买入最多的前三名分别为:路易斯安那州6万9071英亩、阿肯色州4万7927英亩、内布拉斯加州2万0588英亩。而在亚利桑那州部分,比尔盖茨也是在凤凰城西部2万5750英亩过渡性农地股份持有者,而这些农地的使用也一直都是谜团。外界只能旁敲侧击,臆测微软创始人到底想做什么?

根据比尔盖茨近期出版的新书《如何避免气候灾难》谈的就是人类如何找出方法应对已经正在发生的气候灾难。他还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说:“解决气候变迁问题比终结疫情或是根除疟疾还要难”。也因此,外媒有一种说法认为比尔盖茨大量买入农地,其中一部分原因是为了发展永续农业,创造抗气候变迁农作物。因为气候变迁不仅牵涉到粮食安全,还牵涉到全球经济发展。事实上,《气候变迁》与《粮食安全》这两个议题是全球目前最重要议题。不论在科学或政治领域中,都无法将他们彻底分开。

气候变迁对农业的冲击因地区纬度不同而有所差异,谷物生产方面暖化会让高纬度地带国家受惠,但赤道及临近地区则要遭殃。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迁专门委员会2019年发布的《气候变迁与土地报告》内容,1981至2010年短短30年间世界玉米、小麦和大豆的平均产量因为气候变迁影响分别减少了4.1%、1.8%、4.5%,于是便有相关研究人员预测,若全球不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到了2050年气候变迁会导致全球粮食产能下降5-30%,这或许也成为了今年多国先后订出2050年零碳排的原因之一。

当然,气候变迁也会使一些地区受惠,例如北方的气候变暖,像加拿大、俄罗斯、格陵兰、冰岛等高纬度地区有机会受益。但中纬度地区如中国及美国等全球经济活动中心届时将损失近一半产出。赤道地区的非洲、墨西哥、巴西、印度、东南亚等地损失会是100%。

而在美国境内呢?在美国境内,暖化的代价将由南部和中西部吸收,某些地区的地方税收可能下滑20%之多。因此,当土地报告询问卡斯卡德公司为何比尔盖茨购买这么多农地时,就算他们只有简单的回应说:“卡斯卡德公司非常支持永续农业”,仍不难看出一些比尔盖茨想要做的事。

但,国外一位财务分析师认为比尔盖茨买下大量农地的原因之一,可能只是因为农地节税效率高而已。去年全球遭遇新冠疫情,除了供应链受冲击外全球多地出现旱灾与蝗灾,各类农产品价格水涨船高,而粮食价格高涨有机会增加农地价值。于是,他认为比尔盖茨跟其他亿万富翁一样,不过是提早嗅到商机而已。

还有一些说法认为,比尔盖茨不过是跟随股神巴菲特的脚步而已。巴菲特2014年2月曾在波克夏公司股东信上提到农地是一种毫无下跌空间,但上涨空间确可能很大的投资。华府智库《美国企业研究院》农业研究主任史密斯和蒙大拿州立大学农业经济学教授贝拉斯科在今年3月13日在财经网站MarketWatch表示,过去30年来农业的实质投资年报酬率平均约为5%,不过美国实质利率确时不时接近0%,甚至还会掉到负值。因此,两位专家形容农地投资对于能长期持有的地主来说是非常稳健的投资。根据他们的研究,从1980年到现在,美国国会长期以来为了降低农民因收成不佳和农产品价格崩盘时的低收入风险,国会会运用纳税人的钱进行补贴。资料显示平均每年花掉纳税人50亿美元,而依照过去50年来的估算,这类型补助平均每年占农地收益净利润的17%,在收入偏低时美国国会甚至还会提供额外的一次性补贴。因此,他们认为,因为有国会与纳税人的政策补贴,其实农民跟地主只要透过补贴就能有稳定投资报酬。尤其,在他们的研究中显示,大型农户可以拿到的补贴比中小型更多,也因此成为了比尔盖茨跟巴菲特喜欢投资农地的理由之一。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