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r

「权威发布」乔布斯为什么可以成功_乔布斯的一生为什么成功

本书作者沃尔特·艾萨克森的来头可不小,是美国著名的传记作家,为爱因斯坦和本杰明.富兰克林都写过传记,并且获得了很好的声誉和销量,曾就读于哈佛大学和牛津大学,曾任《时代》周刊总编辑,出任过世界传媒巨头CNN公司的总裁。

而本书的出版,并不是因为作者觉得乔布斯很伟大所以想给他写本传记,而是乔布斯自己找到了作者,邀请作者为他写传记,当然也许是为了避嫌,乔布斯又选择了不去干涉写作过程,也不会提前去阅读它。

主动要求别人为自己写传记这种事情在我看来总觉得哪里不太对,如果是我的话会选择自己动手,毕竟自己才是最了解自己的人。当你主动邀请别人来写你的时候,你也必定会把自己想说的告诉作者,所以,为什么不写自传呢?是因为文笔不行吗?

阅读本书的过程并不算太愉快,原因是乔布斯的很多行为让我有种想把他揪出来大骂一顿的冲动;但越是有这种冲动越是让我不解“如此不堪的乔布斯,凭什么成功”?

带着这些不解,我看完了此书,发现乔布斯至少犯下了的以下几宗罪:

1. 遗弃女儿:

孩子的母亲克里斯安·布伦南说,被领养一事让乔布斯“满是伤痕”,这也解释了他后来的行为。“他曾经被遗弃过,但后来他也遗弃了别人。”克里斯安如是说。

上面的话是遗弃他的母亲说的,看起来还算可以理解,毕竟面对乔布斯她是心中有愧的。但在任一个正常人看来都不会觉得自己小时候被父母遗弃了,以后遗弃自己的孩子就变得合理了,这种逻辑是很混蛋的。

2. 随意伤害他人:

“史蒂夫身上的关键问题是,为什么他有时候会失控般变得残酷并伤害别人,”他说,“那还要追溯到他一出生便被遗弃这件事上。真正的潜在问题是,史蒂夫的生活中,永远有‘被遗弃’这样一个主题。”

上面的话出自他的朋友,作者引述这句话证明他至少是比较认同这种说法的,乔布斯经常伤害别人是事实,但把自己的一切错误都推给自己的出生,这是很不负责任的行为。我也不知道作者是想为乔布斯开脱,还是万事都想找个原因!

3. 无脑的信仰者:

素食主义与佛教禅宗,冥想与灵性,迷幻药与摇滚乐——那个时代寻求自我启迪的校园文化中,这几样标志性的行为,被乔布斯以一种近乎疯狂的方式集于一身。

疯狂有时可能会与艺术创造联系在一起,但伟大的产品不能只靠疯狂,需要各方面的权衡。

自2003年10月肿瘤确诊以来,乔布斯顽固地坚持了9个月(到2004年7月31日)才愿意做手术,但在9个月前确诊时医生就告诉他要做手术了。而他却选择相信自然疗法、替代疗法、营养疗法等非正统疗法。另外长期坚持素食也让他得了严重的营养不良,直到肿瘤后期才在医生多次的坚持后开始食用肉类。

另外,疯狂的乔布斯竟然认为比尔盖茨太狭隘,他说到:

如果他年轻的时候服过迷幻药或是进行一下禅修,那整个人的心胸就会更为开阔。

4. Apple III 、 Lisa 和 麦金塔电脑 的失败

边缘化苹果的创造人沃兹,赶走竞争团队(当时最红的消费产品营销奇才、百事公司百事可乐部门总裁约翰·斯卡利所带领的),开最酷的发布会,然后严格规定每个零部件的尺寸而不顾工业设计的要求,最终做出好看但性能和稳定性都很差的电脑,当然市场效果也是极差的。

他甚至让库存中的 Lisa 电脑装上麦金塔仿真系统,命名为“Mac XL”,作为新产品出售,去欺骗消费者。

在这期间,乔布斯的偏执大约是类似这样的:

乔布斯决定在弗雷蒙建一家最先进的工厂,用以生产麦金塔,这时他的审美激情和控制天性越发达到极致。他想要把机械设备也涂成明亮的色调,就像苹果的彩虹标识一样;但是,他在颜色选择上花了太多时间,以至于苹果公司的生产总监马特·卡特最后决定就用原本的米色或灰色。乔布斯去工厂参观时,又下令把机器重新喷刷成他想要的鲜艳色彩。卡特反对,他认为这都是些精密设备,重新喷刷可能会造成问题。卡特说的没错。一台最贵的机器被喷成亮蓝色后就再也无法正常工作了,它被人戏称为“史蒂夫的愚作”。最后,卡特辞职了。“跟他抗争太费精力了,而且常常是为一些毫无意义的东西,我受够了。”他回忆道。

5. NeXT 的失败

从自己创立的苹果公司中被赶出来之后,他决定重新开始,可惜的是他做的事情比之前在苹果公司时更为疯狂和偏执。

最终的结果也和麦金塔电脑一样看起来很酷,用起来就是垃圾。

NeXT 延续了 AppleII 后的苹果电脑,乔布斯深度介入设计与生产,完全不顾电子元件的使用规则,工业设计完全按照“乔布斯觉得好看”的原则来设计,完全就是一个外行在瞎整;如果他设计的是桌子椅子之类肉眼可以看清零部件的产品的话可能会是好产品,但电脑的内部是精密的电子元件,是乔布斯这个不会写代码的文艺青年完全不懂的世界。

苹果公司宣布乔布斯辞职的消息后,其股价立刻上涨了1美元,涨幅接近7%;应该说把乔布斯赶出苹果公司这个决定即使今天回过头来看,我也觉得是一个完全正确的决定。

NeXT 这种垃圾电脑尽管也骗到了风投的钱,但却骗不到比尔盖茨,在乔布斯邀请盖茨为 NeXT 写软件时,盖茨说到:

“这款机器就是垃圾,”他说,“光驱的反应时间太长,机箱太他妈贵,整个东西太荒谬。”当时盖茨就决定,微软不会分散其他项目的资源来为NeXT开发应用程序,并且在随后的每次到访都重申了这一点。更糟的是,他一再公开表态,致使其他软件公司也不愿意花时间为NeXT开发软件。“为它开发?我会在它上面撒尿。”他在《信息世界》上说。

乔布斯种种怪异的、随意伤害别人的性格却被总结为“现场扭曲力场”;我倒觉得他应该是偏执狂、强迫症及轻度精神疾病的合体。

但也许有时天才和疯子可能就在一线之间,或者同时存在。

集合了各种烂人特质于一身的乔布斯也许正是因为做对了以下几件事情,才让他成为了一个传奇:

1. 选了一位天才合伙人一起创业

1976年苹果公司三个创始人中,占10%股份的韦恩最早选择了退出,当时得到了2300美元,尽管这个股份如果留到2010年的话值26亿美元,但他说不后悔自己当初的决定。我觉得这件事情也许会有些惋惜,但的确没什么好后悔的,韦恩作出了在当时看来比较正确的决定。

当比尔盖茨还在开发和完善Basic编程语言的时候,苹果创始人沃兹尼亚克已经凭一已之力把个人电脑的软硬件都整合到了一起,从1975年创立苹果公司到1980年底苹果公司上市,最大的功劳莫过于由他一人开发的苹果一号(Apple I)和苹果二号(Apple II)。

乔布斯确实在销售方面比较有天赋,但如果没有天才工程师合伙人,乔布斯也只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如果说能选到合适的合伙人需要的是眼光的话,能找到像沃兹这样的天才就真的只能靠幸运了。

2. 选了一支幸运股

皮克斯公司的管理和动画的制作过程中乔布斯几乎是完全没有参与的(其实公司员工也很不希望乔布斯的参与),他只是认同了他们的工作并给了投资,对于皮克斯来说他基本上只是一个投资人,尽管他的身份是该公司的CEO。皮克斯在后来的3D动画上的巨大成功是之前谁也无法预料到的,而乔布斯正是靠着这笔投资和挂名头的CEO的身份给了自己重回苹果公司的机会,还才能有后来带领苹果公司走向腾飞的机会。

3. 专注

重新回到苹果公司后,乔布斯进行了史无前例的改革,把董事全换了,员工也大部分都换血了,在评估产品线后砍掉公司70%的产品,甚至到最后只专注于四个领域:

专业级台式电脑,他们开发出了Power Macintosh G3;专业级便携电脑,开发出了PowerBook G3;消费级台式电脑,后来发展成了iMac;消费级便携电脑,就是后来的iBook。

书中也总结到:

乔布斯的一个过人之处是知道如何做到专注。“决定不做什么跟决定做什么同样重要,”他说,“对公司来说是这样,对产品来说也是这样。”

4. 追求完美的偏执狂

乔布斯最被称赞的才能可能集中在三个领域:销售,设计,产品。

苹果创立之初,他的销售能力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然而销售能力强的人其实很容易找到,在其它销售天才面前他并无过人之处。

从第三代苹果开始,他就开始在设计方面指手画脚,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NeXT,其实他并没有设计出什么有价值的产品。

直到他从 NeXT 回到苹果公司后,开始倾向于与设计师合作,尽管他还是喜欢指手画脚,但他给了设计师更多的信任、更少的干预。

在设计方面他的坚持可能最终会被设计师否定,他也学会了欣赏接受;但对产品细节的完美主义追求却始终没有改变。

更少地干预设计,更多地关注用户体验的细节,使人打磨出了更完美的产品。

经常要求别人推倒重来的乔布斯也尝到了这种滋味:

周二一大早,约翰逊就来到乔布斯的办公室,告诉了他那临时冒出的关于重新组织商店格局的新想法。他早就听说过他的老板经常会口不择言,极力挖苦,这次他才算是真正领教了。乔布斯爆发了:“你知道这个变化有多大吗?”他嚷道,“我他妈为这个商店玩命干了6个月,你今天才告诉我全部都要改。”然后他突然安静下来:“我累了,我不知道还能不能从零开始设计一间商店。”

这件事情发生在乔布斯决定做苹果零售店的时候,就在准备开张的时候,因为有一个更好的想法,让他要推倒自己过去6个月的工作重来,这种事情也只有追求完美的偏执狂才能做出来。

5. 坚持让下属说真话

乔布斯让下属说真话的方式可能别人很难学来,因为他对下属尤其严苛,只要下属的发言让他觉得没有独立思考或者缺乏创意,就可能马上被解雇。

这当然很容易误伤一些优秀的员工,但却使得只有勇于说真话,自信且有能力的人才敢接受挑战成为他的直接下属。

在大部分企业中,老板都很难说真话,下属就更是学会了见风使舵,真话往往有些刺耳,然而最有价值的话却往往是刺耳的。

细节可能决定成败,然而既然是细节就注定不可能面面俱到,总是被忽略的;到底哪些才是细节往往要成功了或失败后才能确定。

但重要时间节点里作出的选择、企业管理的基本规则和核心技术的掌握以及管理者个人的品格特质却是有章可循的,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务必要学会排除运气成份,探究那些恒久不变的法则。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