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白水滩全本全集(空中剧院京剧白水滩全本)

刘全录陕西省长安县兴隆乡堰渡村人。刘家是秦腔世家,刘全录排行为四,大哥为秦腔著名衰派老生刘双录。著名须生刘亘天为刘双录族侄,曾随刘双录学习名剧《烙碗计》。刘双录有女儿刘玉娥,曾拜名旦吕凝馨为师,学习名剧《杀狗劝妻》,在周至户县一带很有名气,后入陕西省木偶剧团。

民国三年,辛亥军官惠春波在西安创办秦腔剧社——西安榛苓社。19岁的刘全录进入榛苓社学习秦腔艺术,同著名演员和家颜、武振华、常春燕、萧玉堂、郭敬堂、萧顺和、穆九龄、雷士奎、范醒华等人为一期同学。刘全录主工二花脸,他虽然正式学艺较晚,但是因为有家学基础,加上他读过私塾,天份也不错,学艺不久就能登台演出了。那时的榛苓社人才济济,即有麻子红李云亭、船户娃梁箴、聂大少聂金铭、木匠红刘立杰、假科儿张寿全、一枝花曾鉴堂、一杆旗修条子等名流前辈,还有榛苓社一班技艺精湛的学生。由于行当的原因,刘金录经常以搭角的身份出现,却也以武打戏《蔡家庄》《盘肠战》《八腊庙》《三盗九龙杯》《擒拿白菊花》等为他赢得了些声名。

民国十五年榛苓社在陕西大荔演戏被当地军阀麻老九扣留,次年,宋哲元击溃麻老九,榛苓社处于无人管理状态。刘全录随社在渭南、华县一带搭班演戏。因为这段经历,有人认为他是临潼人,这是不对的。

民国二十年(1931),榛苓社被杨虎城部将冯钦哉接收,并入新成立的秦腔班社牗民社,刘全录也成为牗民社一员。

民国二十一年,刘全录脱离牗民社,加入毛玉卿掌班的正俗社。在正俗社时,刘全录已经是一个成熟演员了,他能演自己担当的剧目如《打瓜园》《黑火棍》《杀船》《远粮河》《塔子沟》《八蜡庙》等戏,他还跟毛金荣搭档《大报仇》《闯宫抱斗》《火烧八百里》《葫芦峪》,跟高天喜搭档演出《山海关》《黑叮本》,跟刘立杰搭档《回荆州》《八义图》,跟刘毓中搭档《蝴蝶杯》等,尤其是给李正敏搭档《五典坡》为他赢得了“活魏虎”的美名,以后常被人交口称赞。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在正俗社还演出了《水淹七军》《古城会》等戏,这应该是他最早演出的“关公戏”。

民国二十四年,刘全录随兄刘双录到宝鸡扶风社搭班演戏。

民国二十六年刘全录应邀进入了李正敏创建的西安正艺社。在正艺社,刘全录仍然以花脸戏为主,除了演了大量配角外,他自己还主演了《白水滩》《三家庄》《铁公鸡》《淤泥河》《荆轲刺秦》《打黄盖》《取宛城》《赤桑镇》《黑逼宫》等戏。当然,他也演出“关公戏”《古城会》等,但还是不多。

民国二十七年,日寇轰炸西安开始,正艺社演出不能正常。适逢甘肃平凉平乐社到西安召回流落到西安的旧部,刘全录也应邀到了平乐社。

此时,刘全禄从艺已经二十五年了。自从三麻子王鸿寿创造新的京剧“关公戏”后,不但影响着京剧本身,对其他剧种也有深远影响。本来红生是秦腔的一个主要行当,包含着众多人物形象,也有丰富的表演套路,“关公戏”不过是这众多红生人物中的一类,并没有受到特别关注。西安易俗社一贯积极向京剧学习,就培养出了名须生杨启华,以新颖的“关公戏”轰动西北剧坛。随后,光在西安就有张云亭、阎国斌、康正中等人俱以新式“关公戏”受到热捧。本工二花脸的刘全录把这些看在心上,也在暗中琢磨着。在正俗社尝试演出的《水淹七军》《古城会》虽然还不算轰动,但是他还在继续琢磨着。到了平乐社,本来就有京剧名红生郭荣利的高徒景乐民以“关公戏”深受欢迎,还有玉庆社王朝民也以“关公戏”叫座。不甘寂寞的刘全录毅然抛弃自己已经功成名就的二花脸,决定演出《挑袍》!为了万无一失,他还专门由西安请来了在李正敏正艺社演戏的名小生王正秦来平凉给自己配演马童。结果数年功夫没有白费,一出《挑袍》震动平凉,各界就公认其为“活关公”。由于有扎实的武功基础,加上数年的精心准备,刘全录虽然不是秦腔界最早演出新式“关公戏”的,却是成就最高、造诣最深的一位。由此他就以“关公戏”驰名西北,连“宁夏王”马鸿逵都多次邀他演戏。

刘全录在平乐社一边演戏,一边教授学生。可是不久,由于当地势力的滋扰,平乐社一时就要散伙了。恰在这时,兰州新兴社演员流失严重,班主陈景民就差人搬请刘全录了。

民国二十九年,刘全录受新兴社班主陈景民之邀就来到了金城兰州。在新兴社刘全禄几乎专演“关公戏”,深得兰州观众得拥护。为了演好“关公戏”,刘全录反复钻研《三国演义》,不但深入理解人物,他还自己动手编写剧本,丰富“关公戏”的剧目。另外,他还积极向京剧艺人请教锣鼓经,研究吹腔、昆曲,丰富自己的表演手法。由于他这样努力,再加上原本深厚的功底和丰富的演出经验,使他“关公戏”鹤立鸡群,傲视西北,也受到了京剧界的好评。近代秦腔能在表演行当上具有开拓性贡献的唯有刘全录,他是名副其实的秦腔精英人物!

民国三十二年,由于时局颠簸,新兴社虽有陈景民的苦苦挣扎,终于还是难以维持,只得告散。刘全录曾在靖正恭、王义民主持的众英社临时搭班。

民国三十三年,陈景民在武威创建新伶社,刘全录应邀加入。不料不到一年,新伶社就解散了,刘全禄曾在田德年主持的中卫民乐社搭班演戏,解放前夕,他进入玉门油矿秦剧团。

1952年,西北军政委员会文化部组织西北戏曲进京观摩演出团,由于刘全录的盛名,他和给他配演周仓的王景民被点名进入演出团。在北京他演出了《古城会》,还被中国唱片公司录音保存。

1963年,他被调入甘肃省秦剧团。

刘全录是一位卓越的秦腔表演艺术家,他把他的花脸艺术留给了他的故乡陕西,他把他的红生“关公戏”奉献给了他的第二故乡甘肃,论花脸,他的“活魏虎”已成典范,论红生,他的“活关公”享誉全国。他并不刻意追求唱腔,只以直扑亢劲示人,属于典型的老派风格。他的表演细腻、干净、形象,台架威严,尤其“关公戏”的提袍、搂須、刀花、趟马堪称绝活,虽然总京昆,却还是道地的秦腔风格,他同杨启华、阎国斌、刘金荣、王秉中、王朝民、景乐民等人是秦腔“关公戏”的杰出代表。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