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r

「记者调查」罗荣寿相声辈分(罗荣寿相声全部)

  相声泰斗马三立一生创作表演的经典作品犹如宇宙浩瀚之繁星,不同的人对马三立有着不同的热爱。有人专喜欢听怹晚年的单口小段,譬如:《逗你玩》、《家传秘方》;也有人热衷于怹在中年时代与张庆森和赵佩茹两位捧哏搭档的作品,因为那时正是演员的黄金时期;甚至还有不少人爱听怹的柳活,像《学李多奎》、《苏三不要哭》,虽然马三爷的夯头不如侯宝林,但声线略带沙哑的独特韵味依然能让观众回味无穷且百听不厌。在马三爷表演过的近百段相声中,怹本人最喜欢的是《似曾相识的人》,而被老观众们一致推崇的经典却是传统腿子活《黄鹤楼》。

  《黄鹤楼》这个段子脱胎于的京剧,马三爷在使这块活时善于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说的优势,铺纲细致,歪唱时注重的对于语气、形体、眼神的运用。整个段子使下来,可称行云流水。抖包袱的口风带有津派相声通俗亲民的特点。因此,这段《黄鹤楼》也被视为相声界巅峰人物演绎的巅峰作品。其实很多相声名家都使过这块活,虽然表演上各有千秋,但在观众心中马三爷极致的演绎却很难被轻易取代。

  其实,在相声的发源之地北京城也曾有一位相声名家善使《黄鹤楼》,表演水平与马三爷等量齐观,怹就是京派相声的代表人物罗荣寿。老观众都熟悉,罗荣寿、李桂山两位是一场买卖,二位合作的《卖棺材》、《文章会》、《卖挂票》等把杆儿活都带有浓郁且正统的京派相声风格。而《黄鹤楼》这块传统腿子活,是罗荣寿的恩师同时也是他的舅父赵霭如先生一句一句过给他的。口传心授压出来的活确实瓷实,但罗荣寿秉持着对艺术精益求精的态度,还特别请教了梨园行前辈深入学习了这出戏正唱的程式和锣鼓经。京派相声学唱类段子讲究的就是大气、范正儿、有板有眼。

  用罗荣寿自己的话说就是: 是戏,不演成戏,离不开戏。也就是说,要学得像,唱得正。但它毕竟是相声,所以要掌握好“包袱”的分寸。台风要沉着、稳健;语言要准确有力,讲究节奏。这种地道的京派相声使活路子与马三爷的版本形成了鲜明对比,但又难分高下。毕竟抛开师承辈分,单从表演功底上看罗荣寿先生并不逊于马三爷,只是京津两地相声风格的差异,两者都堪称教科书式的范本。现如今,北京青年相声演员使《黄鹤楼》时大多也都宗罗荣寿先生的风格。

  罗荣寿十几岁就与王凤山、高凤山、白全福等人搭伙撂地。在旧社会相声门里都遵循这样一句话:“宁送一锭金,不舍一句春”。在台上使的活是师父教的,假如既没有师徒关系又没有交情,是不可能把真能耐随便传于他人的。因为大家都是作艺吃开口饭的,你跟我学会了我就没饭了。这种在行内看似封建保守的思想也是代代相传。但罗荣寿却是例外,虽然也饱尝明地使活的艰辛,但他却没有保守思想,不管是不是自己徒弟,只要诚心学,都会倾囊相授。同时,对于自己徒弟也报以宽容之心对待,怹的高足李国盛当年深得刘宝瑞喜爱,刘宝瑞曾主动提出要单独传艺于他,对此罗荣寿先生也是赞成并支持弟子博采众长的。

  在北京宝字辈相声艺人中,以王世臣、王长友、罗荣寿、刘宝瑞、郭全宝为代表的杰出艺人撑起了京派相声的黄金时代。而他们也用“艺不厌精”四个字为京派相声正名。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