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r

华盛顿邮报女老板和巴菲特(华盛顿邮报套了巴菲特几年)

华盛顿邮报女老板和巴菲特(华盛顿邮报套了巴菲特几年)

今天,是属于全球所有女性的节日,请查看聪明投资者三八节女投资家专辑3·8节优秀女性企业家和投资人集锦|聪明投资者

巴菲特曾给美国《财富》杂志撰稿写道,他对美国经济前景持乐观态度,原因就是女性潜力将得到开发。

各行各业中,女性都开始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实际上,就在还持续的疫情中,就有大量女性医护人员前往武汉一线,承担了“战疫“的重要工作。

而在投资界和商界中,也从来不缺少杰出女性的身影。

在巴菲特过往投资生涯里,曾经接触过多个女性企业家,这其中包括巴菲特直言不愿意和她成为竞争对手的B夫人,还有巴菲特口中的杰出经理人,华盛顿邮报的女主人——凯瑟琳·格雷厄姆……

巴菲特说,我不会和自己不喜欢或者不欣赏的人打交道,就像选择婚姻伴侣一样。这就是关键。

她们是因为什么,得到了投资大师巴菲特的青睐?妇女节之际,重温这些女性企业家和巴菲特的故事,学习一下她们的经营之道吧。

我宁愿和大灰熊摔跤也不愿和B夫人家族竞争

巴菲特在分析一家公司的时候,常常问自己:假设自己手上有足够多的钱,有足够多的员工,也有足够多的经验,那他要和这家公司竞争的话,难度有多大?

盘算过这些之后,1983年,巴菲特走进了罗斯夫人的百货公司,奥马哈人称她为B夫人。

巴菲特小心翼翼地问她,你愿不愿意把这个商场卖给我?B夫人立刻回答,愿意。

巴菲特继续问,你想要多少钱?B夫人脱口而出,6000万美元。他们立刻成交。

这是巴菲特最大的一笔收购。

他在伯克希尔哈撒韦1982年的年报里有说过,他对一个公司的意向收购,一般只需要五分钟就能搞定。果然,在这笔他最大的收购里,他就这么干了。

当时B夫人已经90岁了,没办法写字,连阅读都很困难,她就在合同的底部画了一个押。

过了几天,巴菲特给她一张支票,要收购B夫人家具公司90%股权。B夫人看也不看,就把支票收起来。

她跟巴菲特说:“巴菲特先生,我们要把所有竞争对手碾得粉碎。”

B夫人这样让人躲避不及的竞争者,是巴菲特理想中的商人。他在致股东的信里写:“这绝对是我喜欢的那种类型的女人。”“我宁愿和大灰熊摔跤,也不愿和B夫人家族竞争。”

身高不到1.5米的B夫人,出生在俄罗斯的一个贫困家庭,6岁就在食品店给母亲帮忙,13岁到干货店打工,16岁时,她成了这家店铺的经营者,管理着5个大男人。

20岁,她跟卖鞋的生意人结婚,后来穿越中俄边境,经过中国的东三省、天津。1919年到了美国奥马哈,开始经商讨生活。

44岁时,她省吃俭用出500美元,租了一个店面,开起了她的家具商场。

巴菲特在后来给股东的信里,充满感情地写到:“她遭遇到你所能想到和想不到的各种困难,以500美金起家,没有任何产品或地缘优势,去对抗资金雄厚、经营已久的同业竞争。早期,当她有限的资源损耗怠尽时,B太太甚至把家中所有值钱的东西变卖一空以维持信誉。”

B夫人非常勤奋,一年365天,从不休息,天天在商场工作。她90多岁的时候,一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10到12个小时,年复一年。

《奥马哈世界先驱报》在采访B夫人的时候,问她最喜欢哪部电影?B夫人说太忙了,没时间看,再问她的爱好是什么呢?B夫人说,就是开车到四处去窥探竞争对手。

B夫人深得巴菲特信任,她的生意经是薄利多销,童叟无欺。她经常把价格压得非常低,只比成本价高一点点。

1949年,有个地毯厂家把B夫人告到法庭,说她违反公平贸易法,因为当地地毯商的最低标价是7美元多,但B夫人只卖不到5美元。

最后,官司不了了之。但第二天,法官就跑到B夫人的家具厂买了地毯。

在1989年致股东的信里,巴菲特总结说,B夫人和她家亲戚开的波仙珠宝一样,有5大成功模式:

商品种类齐全、应有尽有;

营运成本极低;

大量采购,进货成本低;

毛利高但售价因销量压低;

亲切的服务与家族式的管理。

在巴菲特看来,这是一家理想中的企业,为客户创造价值,把这种价值转化为对股东的回报。

为了回报B夫人,巴菲特安排克莱顿大学和纽约大学给从没上过学的B夫人颁发学位,把B夫人感动得痛哭不止。

她在演讲时给毕业生的建议是,第一,要诚实,第二,要努力工作,第三,如果你不能立即找到想要做的工作,你就要什么都愿意干。

1998年,巴菲特又爱又怕的B夫人去世,享年104岁。去世的前两天,她还在家具城工作。

巴菲特说:“她来美国的时候都不会说英语。现在,我们要花几十年的时间,在商业历史教科书中去学习她。”

B夫人是没有受过一天教育的移民,对商业术语一窍不通,但她却能告诉巴菲特自己的现金余额,一分钱都不会有偏差。

巴菲特在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讲课时说,B夫人对货币贬值和利率增长的理解,“比所有在场的人都要深刻”,尽管她没听说过这两个专业术语。

巴菲特还说,B夫人有一种本能,就是能抓住自己熟悉的东西不放。这一点,恰似他自己。

华盛顿邮报女主人凯瑟琳巴菲特手把手教她做企业的人

1973年,巴菲特大量买入华盛顿邮报公司的股票,持股超过5%,由此结识邮报的董事长凯瑟琳·格雷厄姆。

凯瑟琳本来是全职太太,在管理公司上并不在行,因为丈夫突然自杀,只好接管邮报。后来拍板报道水门事件,导致尼克松总统下台,让邮报一战成名,成为美国三大主流报纸。

1973年,正是凯瑟琳极为艰难的一年,她曾经依赖了十年的同事弗里茨因病去世。

在她的自传中,她这样形容自己当年的困境:

“我在公共场合仍旧缺乏自信,害怕与行业内和华尔街人士交流,尤其是与财务分析师交谈,那是极端煎熬的苦刑。我们是上市公司,倘若我经营不善,过失就会全然暴露在大众面前。坦白讲,我甚至不知道自己无知的程度,或者摆在我面前的是怎样的难题。我所确切了解的是,我不确定自己是否能够满足他人的要求。”

在弗里茨去世约一个月后,巴菲特买进了华盛顿邮报的股票,成为了股东。

凯瑟琳这样形容巴菲特的到来:

“沃伦的到来不仅使我步入新的学习历程,还标志了一段远超报主与大股东关系的友谊的开端。“

当时的凯瑟琳甚至不知道该思考什么问题,首席执行官的工作职责是什么,巴菲特可以说是手把手教她如何经营公司。

两人会面时,巴菲特告诉凯瑟琳,不只是华尔街没有看见邮报的价值,就连凯瑟琳和她的同事们自己也没有意识到公司的真正实力。

但他相信,市场会认清公司的价值。

1974年9月11日,巴菲特和唐.格雷厄姆进入了华盛顿邮报公司的董事会,凯瑟琳后来说:

“接下来的许多年里,没有谁对我的帮助可以与他们两人相提并论。我需要我所能得到的一-切帮助。对于公司经营方面的许多事务,我仍旧感到不自在,没有自信,易遭批评。在这方面,沃伦的确影响了我。

我郑重其事地开始接受商业教育一一他实实在在地把我带到了商学院,而这恰恰是我所需要的。我是多么幸运,可以尽可能地得到沃伦.巴菲特的指点,要知道许多人愿意为此付出一切。这对我们两人来说都很辛苦一一沃伦承认我需要他所谓的“一点点补救工作”--但于我而言, 它绝对至关重要。“

“我向来有直言不讳的冲动,但很快就发现,“沃伦认为”这几个字是绝对的毒药。另一方面,论及华尔街和金融的话题时,我的观点显然必定源自与沃伦的交谈。“

最开始,巴菲特买入华盛顿邮报的股票时,凯瑟琳甚至怀疑他不怀好意,但随着她逐渐认清巴菲特的品格后,她说:

“倘若我断言过谁是这个正人君子,那这个人一定就是巴菲特。”

而凯瑟琳也同样影响了巴菲特。

在遇到凯瑟琳之前,垃圾食品、花生、冰激凌和火腿三明治是巴菲特惯吃的早餐,汉堡和牛排几乎构成了他的饮食结构的全部内容。在去了凯瑟琳家吃晚餐后,巴菲特有了前所未有的经验。

他后来对凯瑟琳说道:“你在餐桌上对我的指点,就像是我在会计账簿上对你的教诲。”

两人的友谊持续了数十年。

在凯瑟琳退休后,巴菲特在1993年致股东的信中这样评价这位多年好友:

华盛顿邮报的发行人-凯瑟琳·格雷厄姆女士在去年决定正式退休,1973年我们斥资1,000万美元买进她公司的股份,时至今日我们每年从该公司取得700万美元的股利,而持有股票的市值已超过4亿美元。

当初在决定买进该公司的股份时,我们便看好该公司的前景,但另外一点同样重要的是,查理跟我都认为凯瑟琳将会证明自己是位杰出的经理人,同时能够诚实地对待所有的股东,后面那一点尤其重要。

因为该公司股份分成两种,而这种架构常常遭到许多经理人滥用。而我们做这项投资的正确判断可由许多事件获得证明,凯瑟琳杰出的表现使得她获得财富杂志编辑群选为商业名人堂,而对于身为股东的我们来说,查理跟我早就把她列入伯克希尔的名人堂之中。

大杨创世:巴菲特衣橱里最多的西装

巴菲特每次参加公开场合的访谈演讲时,大部分时间都穿着西装,而他的衣橱里挂着的大多数西装,都出自同一家中国公司——大杨创世。

据说,这一切都源自该公司创始人李桂莲女士的一个大胆举动。

巴菲特曾经在一档访谈节目中,回忆两个人的第一次见面:

“那天我进了酒店才5分钟,就有两名男子冲进我的房间。我还没回过味儿来,他们就开始量我周身的尺寸,然后拿出一个本子,里面有各种样板、面料,其中一位说‘选一套西服吧,李女士要给你做套西装。’我以前从没见过她,之后我就见到她了...”

他选了两种,不久便接到李桂莲送来的西服,巴菲特盛赞了李桂莲的衣服,“我没觉得有一丁点儿不合身。很长时间我都不知道别人赞扬我时我的外貌究竟怎么样,自从穿上李女士做的服装,我在任何时间都感到被赞美的自信”。

这次会面发生在2007年,当时巴菲特正在大连准备参加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收购的一家金属工厂的开工仪式。

最终,巴菲特见了李桂莲,并被她的创业经历深深感动,“她是从一台缝纫机开始起家的,之后逐渐发展到 1万5千员工的服装厂,真是了不起。”

最终巴菲特把他的西服全部换成了“中国制造”。

自从得到自己的第一套西装后,巴菲特就成为了李桂莲的粉丝,给予了大连大杨创世公司难以用金钱购买的知名度。巴菲特2009年甚至为李女士录制了一段视频庆祝她公司成立30周年纪念,并邀请她参加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年度股东大会。

在这段录像中,巴菲特说:“这是个了不起的成就!李女士的故事是一个激发中国人和世界各地人们的成功故事。我在美国向很多人讲这个故事,他们都惊叹大连大杨在短短30年内取得如此骄人成就。”

2009年9月的《华尔街日报》发表题为《巴菲特爱穿中国西装》的报道,对这个中国企业创立的男装品牌大加赞赏。

当时报道称,美国最著名的资本家巴菲特爱穿中国“创世”西装。虽然从未被称为时尚达人,但巴菲特说,中国西装改变了他的形象。巴菲特表示,“西装很舒适,大家说我穿着很好看。他说,我活到 78 岁才有人夸我的外表”。

不仅如此,李桂莲的客户还包括他的合伙人查理·芒格和他的老朋友比尔·盖茨。

年过70岁的李桂莲,出生于农民家庭,她在1979年从一家缝纫机开始了她的公司。

“一开始,我们只是一个小的乡镇作坊,”她曾对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说,“我们的目标是确保贫苦的农民有衣服可穿。我们做套袖、护肩和工装裤,都是农民们在劳作时穿的。”

为了有足够的人手,李桂莲招募了她村里的家庭主妇,帮助制作桌布、围裙和套袖等。由于缺乏足够的缝纫机,她不得不要求她的工人带着缝纫机上班。

转机出现在1982年,当时她得到消息,一家美国服装公司正在为一个16000件灯芯绒外套的订单寻找卖家,李桂莲很快制作好样品并交给卖家。最后她得到了订单,并且她的团队在次月按时交货。

大杨集团副总裁刘文献这样评价李桂莲:“她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智慧程度却很高。她每天都在学习,并且眼光非常独到,都是和国际大师学习,一般的水平,她是看不上的。”

1995年,大杨推出了自有品牌“创世”男装。现在的大杨有1.5万名员工,每年生产1000万件服装。最便宜的西服一套6000元人民币,最贵的则要人民币2万元。

除了定制业务,大杨还为著名的美国零售商,梅西百货、香蕉共和国等制作了1200万件服装,占据了五分之一的日本市场。

但是这家公司的结局,却并不是很美好,

2016年,李桂莲辞职,这位大杨创世的董事长带着4位高管辞去了上市公司的职务。9月13日,大杨创世发布了一份公告称,公司拟出售全部资产与负债,并以发行股份方式收购圆通速递100%股权,后者交易作价为175亿元。这样也意味着圆通快递借壳,大杨正式退市。

但是,不管大杨如何变动,巴菲特还是这样喜欢它家的西装,因为“它们不会有折痕,你可以日复一日的穿着它们,看起来就像新的一样”。

巴菲特的红颜知己卡罗尔·卢米斯

在巴菲特过往几十年中,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红颜知己——《财富》杂志记者卡罗尔·卢米斯。

她是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最早的股东之一,几十年以来一直负责巴菲特致股东的信的编辑工作。

巴菲特说:“除了芒格,和我关系非常密切的朋友就要算卢米斯了。”

从1966年起,作为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年报的一部分,巴菲特开始撰写致股东的信。到了20世纪80年代早期,这些集中了智慧、幽默与个性化的致股东的信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于是,《财富》杂志决定将这些信做个整理,以类似书评的方式呈现出来。

临近1977年年报发布期时,作为巴菲特10年的老友,卢米斯应他的邀请,与他商榷已基本完成的致股东的信。

卢米斯在她撰写的关于巴菲特的书《跳着踢踏舞去上班》中提到:

“我唯一还记得的建议, 就是将一个"the" 改成"a”。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开始无偿地成为他的尽心尽责的编辑。而我也必须承认,从那时起,我的建议也逐年增加,但模式从未改变过:他写,我编辑。当然,有时候我也会在如何组织一个句子上屈服于他。”

在这本书中,卢米斯收录了近10万字巴菲特亲笔文稿,也有她对巴菲特的评价,足见两人之间的挚友关系。

延伸阅读:

3·8节优秀女性企业家和投资人集锦|聪明投资者

2小时完整版译文 | 芒格2020年Daily Journal年会问答:很多原因都让我对中国持乐观态度|聪明投资者

精译完整版 | 巴菲特2月24日CNBC最新访谈:首谈新冠肺炎,没卖过一股苹果|聪明投资者

点击右边链接下载聪明投资者APP,更多精彩在等你!LinkedME

凡注明“聪明投资者”的作品,版权均属聪明投资者。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违者必究。所有文章旨在记录和传递信息,不代表“聪明投资者”赞同或反对其观点。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