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r

瑞达利欧的原则感想体会(瑞达利欧的生活原则及解析)

作者 莫色

● 独立思考并决定:你想要什么;事实是什么;面对事实,你如何实现自己的愿望……

这本书是去年看完的,嗯,又回顾整理一下了内容,希望我的分享,对大家有帮助!

这本书是作者留给个人企业及家庭的一份宝贵财富,金钱总有一天会挥霍完,但一个人离开以后。

留下一本书和他的思想,那这个人就永远活着,本书也倾尽了作者一生的心血。

原则两个字大大的印刻在书的封面,没有华丽的副标题,也没有商业吹捧,就像这本书的名字一样,简单而厚重。

本书在排版上也很用心,书里的提纲性总结很赞,阅读中能很快找到书中内容,也便于读者总结分析。

全书由三部分组成,第一、个人传记,第二、生活原则,第三、工作原则。

名人传记·隐形的顾问

先聊聊个人传记,作者经历就不详细说明,分享为什么要读名人传记?

没有养成阅读习惯前,对传记并不感冒,觉得看成功人士的传记是在打鸡血,后面才发现我的思想错的很离谱,接下来给书友们分享一下。

◆原因一

想了解一个人的思想,要了解这个人一辈子经历了什么?比如原则一书,作者的思想是生活与工作的原则总结。

没有了解一个人一辈子经历了什么,就开始阅读他的思想产物,难免在理解上会有一些瑕疵,也不会理解的那么透彻。

就像苏格拉底,我们要了解他的思想,最好的方式先去读读他的自传,他从小是一个非常喜欢问为什么的人,再次了解他的思想那就更胜一步了。

所以建议大家阅读第一章不要跳过哦。

◆原因二

人物传记比虚构文学更真实,两种题材都是在讲故事,都是在讲主人公一生中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经历了多少的波折,最后取得收获。

人物传记有个特点是主人公最终会取得财富和名利,它和虚构类文学又有什么区别呢?

比如“傲慢与偏见”或“鲁滨逊漂流记”,这类虚构文学是在表达人性的品质或者揭示一种社会现象。

读完虚构文学以后,会对书中所描述的品质及社会现在有更深的认识。

虚构文学更理想,名人传记更现实

因为是虚构类故事,所以主角几乎是完美无暇,这也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产物,所以多读文学作品,可以让内心更清凉。

而阅读名人传记,感受会更接地气更实在,比如,富兰克林、乔布斯、等等

这些人就在我们身边,经历磨难痛苦挫折,一步一步走向成功,更现实的接触名人生活,从而总结出一位成功人事应该有的品质。

我们用着乔布斯的手机,在读他的传记,这样的体验是完全一部样的。用匠心哲学来看:每一款作品就是一个人心理能量的呈现。

◆原因三

名人都有共同点,我之前读过部分名人传记,感悟到名人总有很多共同点,他们很小就开始阅读。

富兰克林小时候为了借一-本书, 要走20公里,这么艰苦的条件下,依然保持阅读,最终成为美国开国元勋,而瑞达利欧也毕业于哈佛大学。

巴菲特、查理芒格、雷军、这些人从小很爱阅读,而雷军的启蒙之书就是硅谷之火。

还发现名人开悟都很早,是因为他们很小现的感觉。

这种感觉我想每个人多少都会有,而想要有这样的感觉,是建立在深厚的知识背景与实践经历之上,而开悟一说也是通过思考积累换来的。

当然不要盲目的崇拜名人,要实事求是客观的阅读名人传记。

最后当你阅读够多名人传记,你的大脑会出现“隐形顾问”,比如在生活中遇到困难,你不知道应该怎么办,而你又刚好阅读了任正非传记。

可以这样去思考,如果我是任正非,他会怎么做。因此我们也可以通过多读名人传记,增加自己的隐形顾问。

万事万物.皆有规则

书中生活原则我理解为个人成长的原则,市面.上个人成长的书很多,目前为止瑞达利欧书中的生活原则,是我读过最最科学的讲述个人成长书籍。

书中所有推理全都建立在第一性原理的基础之上,也就是建立在科学角度上的个人成长。

作者知识量非常大,有天文学,自然科学,生物学,脑科学,心理学,神经科学等硬科学做基础,来聊生活中的原则,这

最后当你阅读够多名人传记,你的大脑会出现“隐形顾问”,比如在生活中遇到困难,你不知道应该怎么办,而你又刚好阅读了任正非传记。

可以这样去思考,如果我是任正非,他会怎么做。因此我们也可以通过多读名人传记,增加自己的隐形顾问。

首先一个人认知能力要提升,要搞清楚三层关系,第一层和自然之间的关系,第二层和自己的关系,第三层和别人的关系。

第一层和第二层关系都隐藏在生活的原则之中,而第三层关系,隐藏在工作原则之中。

第一层,作者从宇宙开始,在到自然规律,最后到分子,元子来解读人类所生活的环境。

是以宏观到微观的层面感受我与自然的关系,而本书所谓的原则就是世间自然的规律。

通过宏观到微观的解读,瑞达利欧又把我们带到进化论、基因传、脑神经的世界,而这微观的世界是科学严谨的世界,从而开启了解我与自己的关系是什么。

我们是由基因繁衍而来,基因带有遗传性,而基因的进化慢的可怕,总是以动物的本能思考。

这本书在具体实践中强调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不同于一般人性理论的看法。

离开人性谈管理和领导力都是缘木求鱼,只有抓住人性谈人的管理和领导找抓住了问题的本质。作者强调从人的本质追求和意义创生的高度去理解、把握和引导人性,没有去按照一般人性管理理论所强调的顺应人性,而是强调直面人性的弱点,通过推动克服人性的弱点帮助员工实现自我进行的更高最求。

当然作者也承认,人与人有很大不同,有的人最终可以克服弱点,实现进化成长,有的人最终只能离去,但是对于一家有价值观的企业来讲,通过这种方式找到有追求的人才是重要的,不适合就离开。从这一点上来讲,反倒说明在人性问题上,不同的管理者可以有不同的选择,即不一定非得顺着人性,逆向也是有价值的。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