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r

马云是什么工作职责(马云在团队中的作用表现哪些方面)

2019年马云刚退休的时候,还经常活跃在大众的视野当中,开演唱会、做演讲吸睛无数。可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马云似乎从公众的视野当中消失了,最近一年多的时间里,也很少听到他的消息。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更不知道他在做什么事,大家对他的关注度也逐渐下降了。但是随着有人透露了他在联合国的神秘身份以及最近的行动之后,大家再一次把关注点聚集到了马云身上,他的神秘身份究竟是什么?这段时间又在计划着什么大事?

马云与联合国有关的神秘身份有三个,第1个是联合国青年创业和小企业特别顾问。实际上早在2016年的时候,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就已经为马云签发了任命书,邀请他担任一年的特别顾问。

按照道理来说,2017年他的任期就应该已经结束了。为什么到现在大家还在讨论呢?那是因为2017年的时候他又收到了来自联合国的连任邀请。想必很多人都比较好奇这个职位到底是什么?实际上就相当于是秘书长的助理。不过当看到薪资的时候,很多人震惊了。因为马云在任职期间每年的工资只有一美元,并且没有其他额外的津贴。肯定有很多人就想不明白了,一的年薪也能邀请得到马云吗?哪怕是普通人都不会愿意去吧,像他这种级别的大佬,那不得开出天价年薪吗?虽然马云之前说他对钱不感兴趣,但一的年薪未免也太少了吧。

对于这一点,我们或许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首先马云不是对钱不感兴趣,而且他确实不缺钱,联合国不是商业企业,就算给出的年薪不是一美元,也不会特别高,所以马云根本不在乎这一点。其次,在联合国任职这件事本身就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这不仅可以让他的身份地位上升一个层次,而且在很多场合都具有一定的话语权。

马云的第2个身份就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倡导者

,而这里所说的可持续发展,实际上指的就是一项长期发展的目标。这项目标的时间大概为15年,联合国想要通过这15年的努力,完成贫困与饥饿、健康、教育、性别平等等多方面的工作。马云身为一位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家,在此过程当中也起到了关键的引领作用。

他的第3个身份就是联合国高级别小组联合主席

。2018年7月份,联合国启动了数字合作高级别小组,致力于全球性的数字发展,马云则是联合主席之一,另一位是梅琳达·盖茨。在接任了这个职务之后,马云也表示,非常乐意推进全球化的跨领域合作,并打造出数字化未来。

按照大家对于马云的了解,他是一个非常高调的人,但是他的这三个神秘身份,知道的人却很少,对此这么低调,也是让很多人想不明白的一点。另外,虽然这三个职位年薪只有一,但是给马云带来的好处,却要远远大于这些。他可以利用这些职位带给他的影响力在更多国家布局,打造出更为强大的商业帝国。马云不是对钱不感兴趣,而是在布局赚更多的钱。

除了马云在联合国的身份之外,大家还关注到了他的一些其他动作。自从退休之后,他就一直在抛售手中的阿里股份,2020年的时候就剩下了4.8%。到了今年,阿里的股份持有名单当中,马云的名字已经消失了。对此也有人做过统计,马云自退休以来,已经先后通过出售股份的方式套现千亿。对此也有很多人不理解,身为创始人的马云,难道真的要弃阿里而去吗?

放弃阿里当然是不可能的,这可是他一手创办起来的企业,而且阿里的赚钱能力大家也都领略过了,换做是谁都不可能会放弃的。虽然马云一直在减持手里的股份,但他在阿里的地位依旧无人能够撼动。不管阿里内部人事怎么变动,马云都是两位永久合伙人之一,有着绝对的话语权,甚至可以直接否决所有股东的决定。那么沉寂了这么久的马云,这段时间究竟在密谋什么大事呢?

最近,有人发现马云出现在了西班牙。只不过这趟西班牙之旅,并不是从大陆直达的,中间还去了一趟香港。后来有人发现,原来马云在香港还拥有着一栋价值不菲的别墅,而在西班牙还有一艘斥巨资打造的游艇。先不说这艘游艇的造价有多高,光是每年的保养费都让我们普通人大吃一惊,有消息爆料,这艘游艇每年的保养费在上千万美元,那造价当然也是我们无法想象的,据说花了2亿多美元,内部装饰更是奢华无比。

当然大家的关注点除了这些价值不菲的资产之外,更重要的当然就是想知道马云究竟在做什么?无论是去香港还是西班牙,都不可能只是简单地游玩。有消息说马云中途去香港的时候,与美国谈起了合作,他们究竟谈了什么呢?此次与马云谈合作的正是来自美国的摩根大通,可能很多人对于这家公司都不了解,也不知道他们到底在谈什么合作。不过联系马云和阿里巴巴之后,也很容易猜出他们的合作主题大概率就是和移动支付有关。实际上摩根大通是美国最大的移动支付公司,占据了美国移动支付20%左右的市场份额,有着绝对的话语权。此次双方的合作主题,也正是支付宝在美国的推广。

实际上这几年,马云一直在为支付宝的国际化而努力,目前已经在很多国家开始推行,印度、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都有了支付宝的足迹,前不久印度支付宝还顺利完成了上市。除此之外阿里巴巴还和国外很多移动支付巨头进行了合作。从这些行动当中不难看出,马云在下一盘大棋。美国消费市场庞大,经济也比较发达,在世界经济体系当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且如果进入到美国市场的话,也更方便在其他国家推行,所以马云自然不会放过这块肥肉了。其实早在几年前,马云就已经把美国列入到了支付宝国际化布局之列,并且试图在美国推行支付宝,可是一直都没有成功,这又是为什么呢?

马云这几年在美国推行支付宝受挫的原因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第1个方面就是消费者不愿意接受

,这也是让很多人都想不明白的,因为自从我国开始大面积推广移动支付之后,已经有不少国外民众表示羡慕,而且很多人对此赞不绝口。而且像刷脸支付,生物识别等这一类功能,都是西方国家发明出来的。另外支付宝的好处大家也都已经体会到了,确实能够给生活带来很多便利。从这些方面来看,他们没有理由不接受,可为什么还是选择了拒绝呢?

这与支付宝的注册规则有着密切联系,注册过支付宝账号的人都知道,如果你注册之后不进行实名认证,不绑定银行卡,只是用手机号注册了一个账号而已,那在后续的使用过程当中会非常麻烦,而且可能根本使用不了。如果是在淘宝购物的话,还要填写个人地址。对于我们来说,对支付宝这个平台已经有了足够的信任,而且进行实名认证之后,很多事情都非常方便。比如可以直接打开自己的健康码,或者是查询成绩、学历等信息,而且很多人还都绑定了驾照、行驶证等等以备不时之需。另外,在没有带手机或者是现金的情况下,还可以直接刷脸支付。

但是对于这些,美国民众却接受不了,因为他们觉得这涉及到个人隐私问题了,无论是个人身份信息、银行卡,又或者是面部特征、指纹等等,他们都不愿意过多透露。但是如果他们使用美国传统的移动支付方式,就不会涉及到个人隐私问题。所以拒绝支付宝不是因为支付宝本身的问题,而是因为个人隐私的问题。

其实换个角度来看,假如现在是美国企业在向我们推广某个平台,而这个平台不仅涉及到了财产信息,还涉及到了个人身份信息、家庭住址等等,那短时间之内我们肯定也不愿意接受。

第2个方面的原因就在于美国移动支付公司了,

如果要与支付宝合作的话,那他们的利润就会下降。现在美国传统的移动支付公司通常情况下会向商家收取1.5%~3.5%的服务费,但是我们国内的支付宝,收取的服务费要远低于这个水平,基本上每单只会收取0.5%~0.6%,前后可是差了好几倍。站在那些资本家的角度来看,当然就不乐意了。而且与支付宝合作之后,相当于为别人打开了自己的市场,哪里有什么合作关系,不过是共享市场罢了,那利益肯定是要均分的。

但是现在,摩根大通竟然又开始跟马云谈起了合作,难道就不担心公司利益的问题了?难道美国民众的隐私问题已经解决了吗?这些问题有没有解决,我们无从可知,但可以确定的一点是,在这个节骨点上来谈合作,那肯定是别有所图。

自去年疫情爆发之后,很多国家经济都受到了影响,而美国因为对疫情毫不在意,导致经济陷入了一片混乱。而今年以来其国内的通货膨胀问题也日益显露,特别是在美国政府大放水之后,通胀风险指数一路飙升,10月份之后尤为严重。一边是疯涨的物价,一边是迟迟无法解决的供应链问题,让美国民众苦不堪言。

所以这个时候选择与马云合作,很难不让人怀疑其背后的真正目的。现如今美元贬值特别厉害,但是美国国内又非常缺乏物资,如果和支付宝合作的话,那就能在阿里巴巴购物了。如此一来,他们就可以用越来越不值钱的美钞来购买我国的商品,那物质短缺的问题岂不是就能够得到缓解了。这样的方式不仅让他们把手里不值钱的美元花出去了,而且还能买到优质物资,手段确实很高。对于摩根大通来说,比起利益的多少,现在的问题是需要有获取利益的途径才行,如果供应链危机一直不解决,那美国市场的消费能力会持续下降,到时候去哪里赚钱?所以跟阿里巴巴合作,就是现在摩根大通唯一的选择。

而对于美国民众来说,也应该没有不接受的理由吧。如果是美国商家,那加入之后光是手续费方面就省了不少钱。如果是消费者的话,在家就可以用更便宜的价格买到中国商品解燃眉之急,对他们来说百利而无一害。

当然获利的不仅仅是美国,马云也是受益者,这次合作只能说是各取所需。毕竟为了让支付宝进入美国市场,马云已经花费了好几年的时间,现在时机已经来了,他当然不能错过机会。达成合作之后,对缺乏物资的美国民众来说,他或许还会成为“英雄”,而他自己也终于把商业版图扩展到了美国市场。

不过对于这件事,还是有很多不同的看法的。有人认为,目前美国通货膨胀还很严重,美元还在不断贬值,如果后续合作顺利,万一通胀危机转移到国内怎么办?那些美国企业都可以通过支付宝平台购买中国商品,那美国多出来的钱岂不是最后都要流入我国市场了?但同时也有人认为,这样一来支付宝可以获取美国民众的很多隐私数据甚至是面部识别特征,这不就等于扼住了别人命运的喉咙吗?

马云沉寂的这段时间,动作肯定不止这些,不知道接下来他又会打出什么样的牌呢?#马云##阿里巴巴#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