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r

欢乐颂txt百度云(欢乐颂五畜同堂txt)

“为什么中国拍不出美剧品质的季播剧?”“中国的季播剧已经出现,但是还没有一部作品带来可供业界参考的成熟季播模式,它们中的大多数只是改编剧的另一种表达,撬动季播的不是不断更新的原生创意,而是其背后的超长网络文学底本。”业界对于国产季播剧的渴望有多浓,实现之路就有多远。

在《欢乐颂2》快要迎来大结局之际,作为对季播剧模式的探索,《欢乐颂2》制片人侯鸿亮和编剧袁子弹坦言,观众对《欢乐颂2》新鲜感要求,超过了他们的预期。“某种程度上来说,《欢乐颂2》是在为前一季《欢乐颂》延续的高热度及观众延续的高期待买单”。

国产“伪季播剧”泛滥?

季播剧是美国电视产业发展的产物,季播剧的基本特点有三:以年为单位,通常从该年9月至次年4月为一个播出季;每周固定时间播出一集;边拍边播,根据受众调查情况随时做出续播、修改或停播的决定。

国产季播剧常见的情况是在第一季成为爆款或是赚得满钵后,片方方启动续集进行“重复再利用”,以规避风险,同时节省宣发费用。续集的故事往往是另起篇章。另一方面季播剧要么集中于较为狭窄的情景剧、喜剧、网剧,要么后继乏力,始终难以打开局面。

不过《欢乐颂》倒是一开始就定项为季播模式,在立项之初便与主演签了三季合约,从故事到人物都与前作无缝对接。《欢乐颂》三本小说共150万字,体量不小,侯鸿亮说,“我要是做这部小说,得做100多集,那么购剧的电视台也会压力很大。”而纵观全文,五个女主角性格立体多面,都有曲折的成长空间,满足按季播剧操作的条件。

然而,对于边拍边播,国产剧实现起来就有难度。首先在于审查制度。在国内,电视剧要“先审后播”,难以做到让每一季内容随着社会热点事件和市场反应不断更新。国产季播剧从开发到拍摄制作到过审、发行,动辄一年以上的时间,更使得后续剧集“更新”困难。

改变收视习惯,有实力吗?

其实,季播制,与美国人根深蒂固的“夏季休假”生活习惯相关联。从6月初到8月底休假期,每天看电视的人数会减少。因此,从该年9月到来年4月的播出季就是一种非常合适的安排。每周的某一固定时间在电视机前等待自己喜欢的电视剧播出,使他们养成了以“周”为单位安排自己生活节奏的习惯。

而中国的日播制持续不断地强化了我们“一鼓作气”看完一部剧的习惯。让中国观众改变观剧习惯,是挑战,“故事乏味”、“人设崩塌”、“广告过多过硬”的剧集显然不能够担此大任。而这也是目前国内电视编剧行业的软肋所在。

广告如何植入?太生硬也不行!

季播模式蹿红是因为它让国产剧的收视价值与商业价值划上了等号———国产电视剧一直存在广告投放滞后性的问题,广告商们往往需要看到一部剧的成绩后才愿意出手,这就埋没了不少前期不被看好、之后却高收视逆袭的电视剧。

《花千骨》曾凭借2.213%的平均收视,成为暑期荧屏霸主,谁承想这样一部爆款却因为由剧场栏目统一“打包”的滞后招商模式,成了电视台的“赔本买卖”。

如今,《欢乐颂2》被诟病“广告太多”,侯鸿亮将其称为探索商业模式上的试错与开拓。编剧袁子弹也说:“我们确实应该在如何将广告做得更贴合人物和剧情上做更多努力。这一点我们要跟国外同行学习。”

但季播模式前期的资本投入与操作难度上往往要大于单季剧。当年《武林外传》成为街谈巷议的热剧,导演被问及要不要拍下一季时却无奈表示:“演员身价大涨,怕是再也请不起。”光是凑齐班底就成了季播剧面对的第一道坎儿,再加上中国编剧早已习惯了“一下子用完所有梗”的单季剧编剧手法,影视剧市场存在的种种不确定性,季播概念火了,“季播剧”多了,但真正敢于尝试季播模式的影视公司却凤毛麟角。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