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r

甘谷县秦剧团全本大全(甘谷县秦剧团全本)

甘谷县牛蹄湾,现名金山镇,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有一个民间组成的任家戏班,后来叫祥盛社的秦剧团,她在甘谷人民的村会文娱活动方面,有比较深的影响,在地方戏曲史上有一定价值,人民群众俗呼“牛蹄湾的戏”。每逢春节或迎神庙会,都请她去助兴演戏,有些名角如东臣子、串戏班长冯林子为后人传叹不绝。金山镇人王玺民是位老艺人,年近古稀,现健在,是当时戏班子里的主要成员,老人叙说戏班甚详,兹就王先生所叙笔记于后,为甘谷文史资料添上一页。

金山镇祥盛社秦剧团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成立。社长任建清,金山镇人,是任信斋(曾任甘谷县政协委员,于1988年12月逝世)先生之弟。由于任建清自幼爱好戏剧,每逢春节参加演社火,逐渐学得了许多剧目,这样对成立剧团,有了较好的基础。同时任的家庭经济条件,在金山镇来说是较为宽裕的,在任信斋老先生的大力支持下,任建清终于实现了成立剧团的愿望。

关于剧团所需资金由任信斋帮助筹集,计有大衣箱四个,乐器、道具等都很齐备,概不缺差。

该剧团演出时间,每年正月开始演出直至九、十月才结束。每年春秋两季,可演50-90台,每台计大洋50余元或60余元(伙食除外),按箱主与演员分成比例付给演员。在每年未演剧时间,演员各自回家,处理家务,外地演员住在社长任建清家中,排练戏剧,伙食由任家负担,由于这样优惠,祥盛社的演员大都是知戏懂戏的有名演员。每年能演200余本戏。演出地点大都在甘谷、秦安、清水、武山、天水、通渭等地的集镇或庙会地方。

该剧团的主要演员有如下多人:

王镜明,通渭人,落业甘谷金山,大号东臣子,扮演丑净旦的能手,在陇南一带很有名气,由于表演艺术水平高,识戏丰富,样样角色出众,所以当地群众有两句顺口溜:“听了东臣子的乱弹,胜如当了县官”。

任建清社长(大号任麻子)主演净面,起手戏有《四大夫伐齐》、《游西湖》、《草坡讲理》、《蜜蜂计》等剧。

冯林子(秀才),陕西人,落业武山,主演须生,起手戏有《子期弄琴》、《拜台》、《岳王卷》等。

高利童,武山滩哥人,主演花脸戏。

王玺明,甘谷金山镇人,主演须生或小生,起手戏有《东吴招亲》、《临潼山》等。他识戏最多,是该剧团传戏的师傅。

蒋发云,甘谷金山人,主演花脸大净。

刘爱华,甘谷金山人,主演正旦,如扮演《柜中缘》、《蝴蝶盃》等剧中主角。

蒲子英,天水人,主演须生,如《五台会兄》、《下河东》等剧中主角。

该剧团由于具有以上有名的演员,在各地演的有声有色,至今群众称赞不绝,当时说起来,任家的戏在陇南一带甚为驰名。

祥盛社自成立至解放,历时十八个春秋,于1950年合并于清水县剧团,有的演员如王玺明、蒲子英参加甘谷县剧团。解放后社长任建清,在清水县剧团演剧经六七年的时间退休,便落户于清水。祥盛社至此告终。

祥盛社的成立和演戏的兴盛时期在旧中国,当时群众的文化艺术水平落后,但祥盛社的戏剧给当时群众的文化娱乐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如金山镇群众,爱好戏剧的青年,现在每逢节日或春节在街镇的戏台演出,取得了群众的好评。如该社老艺人王玺明,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旧戏出台和群众见面,各地邀请王老传戏,也很吃香。至今群众议论起任建清的戏班还赞不绝口。

祥盛社秦剧团兴盛时期在旧社会,当时民众生活艰苦,文化艺术更为落后。但该剧团其所以在当时兴盛,主要之因,是与任信斋先生的支持分不开。

其一,社长任建清是任信斋先生之亲兄弟,对其弟之办剧团,在经济上是大力支持的。

其二,任信斋为人厚朴,不但对剧团的演员在生活上关心,就是对金山村的贫苦民众,也予以周济,在群众中有一定的威望。所以在他逝世后,因家中困难,对埋葬之费,村民大力资助。解放后,党以开明地主、民主人士的身份对待,参加了土改运动。后来任老先生担任过几届甘谷县政协委员,于1988农历12月病故,享年83岁。

注:文章来自1989年12月《甘谷文史资料》第三期颉映华。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