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r

白毛女全本芭蕾舞剧(白毛女芭蕾舞剧)

芭蕾舞剧《白毛女》是1964年首先由上海舞蹈学校根据同名歌剧改编的故事片,后逐渐发展成大型舞剧。贺敬之、丁毅执笔,马可等作曲。是芭蕾舞和民族舞结合的典范。

芭蕾舞剧《白毛女》虽然是文化大革命中八个样板戏之一,它也是我国芭蕾舞和民族舞结合的典范,后来逐渐发展成大型舞剧。1965年首演。

舞剧塑造了喜儿、大春、杨白劳等舞蹈形象,它在芭蕾基本技巧的基础上,融汇了丰富的中国民间舞蹈。是芭蕾舞和民族舞结合的典范。

歌唱家朱逢博任芭蕾舞剧《白毛女》中喜儿一角的主唱。她那感人肺腑、独树一帜的歌声,成功烘托了女主人公的形象,她因此而蜚声歌坛。她所演唱的《白毛女》中的精彩唱段,已成为海内外人家喻户晓的歌曲、永恒的经典,其中《北风吹》、《扎红头绳》、《喜儿哭爹》一段更是成为了经典中的经典,是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峰。

芭蕾舞剧《白毛女》每场内容:

序幕:

解放前,黄世仁家大门口。被残酷压迫的农民们,被鞭笞着走过黄家大门。歌声:“多少长工被奴役,多少喜儿遭迫害。诉不尽的仇恨啊,汇成滔天江海……”。

第一场:

抗日战争时期,河北杨各庄,杨白劳家,除夕。

喜儿正欢欢喜喜准备过年,杨白劳躲债刚回来。恶霸地主黄世仁带狗腿子穆仁智闯进杨白劳的家,要逼喜儿抵债。杨白劳坚决反抗,被活活逼死。王大春和乡亲们赶来,黄世仁开枪阻住众人,硬把喜儿抢走。王大春等要和敌人拼命,地下党员赵大叔劝阻,让他们去参加八路军,闹革命。

第二场:黄世仁家。喜儿受尽凌辱,终于在张二婶的帮助下逃出了黄家。

第三场:芦苇塘边。喜儿躲进芦苇丛中,穆仁智等追来,在河边发现喜儿失落的鞋子,认为她已投河而死,扬长而去。喜儿逃脱后满腔仇恨,发奋高歌:“我不死,我要活,我要报仇”!

第四场:荒山。喜儿在山中与风雪、野兽搏斗,几番春秋,一头青丝变白发……她更加勇敢地等待报仇的时机。

第五场:解放了的杨各庄村头。八路军中的王大春和小分队在开展减租反霸斗争。张二婶对他们诉说喜儿的遭遇。赵大叔和王大春号召军民团结起来和汉奸地主黄世仁斗争。黄家的丫环来报告:“黄世仁要逃跑。”赵大叔和王大春等追击。

第六场:奶奶庙中。黄世仁、穆仁智逃跑途中躲进庙中避雨。白毛女喜儿也在庙中,见到不共戴天的仇敌,追打黄世仁和穆仁智。赵大叔、王大春等追至奶奶庙,发现黄世仁雨伞,众人追了下去。大春在庙中搜索,发现了白毛女喜儿,将其尾随其后。

第七场:白毛女喜儿回到山洞,王大春赶来,二人终于相认。王大春带着白毛女喜儿迎着太阳走出山洞。

第八场:广场。喜儿回到家乡,见到亲人:“千年的仇要报,万年的冤要伸。”喜儿向八路军控诉了黄世仁的罪恶,群众也纷纷起来控诉,要求严惩汉奸恶霸黄世仁。

尾声:大春带领八路军小分队奔赴前线,白毛女喜儿和一些青年参加了人民军队——革命向前进……

演出介绍:

演出大事记:

本剧是依据著名歌剧《白毛女》改编、创作的,是在周恩来总理提出的“革命化、民族化、大众化”的文艺改革的号召下编演成功的中国芭蕾舞剧。1965年在上海首演期间周总理、陈毅副总理观看了演出,认为“基础很好,方向对头”。继而为缅甸和刚果等国国宾及各国使节演出,获得好评。1966年“五一”节在北京,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陪同阿尔巴尼亚等国国宾观看演出并与演员合影。

演出历史大事记:

最早将《白毛女》改编成芭蕾舞剧的其实是日本人。日本松山芭蕾舞团的创始人清水正夫与松山树子夫妇,看过电影《白毛女》后感慨颇深,1953年底他们从田汉那里得到了歌剧剧本,便着手将其改编。日本版的芭蕾舞剧《白毛女》中,曲折的爱情故事成为绝对的主题。

应周恩来总理之邀,松山芭蕾舞团于1958年到中国访问演出,北京很多人通宵排长队买票,在中日邦交中掀起一股强劲的“芭蕾外交”旋风。松山芭蕾舞团从这一年开始,先后13次到中国演出。直到2011年10月,松山树子还携团在京沪两地演出。当年的日本版《白毛女》对中国芭蕾舞界的震动很大,于是开始清醒意识到,“中国芭蕾一定要革命,不然就要被工农兵所抛弃”。

松山芭蕾舞团是第一个把中国电影《白毛女》制作成同名芭蕾舞剧的艺术团体,他们此举比中国要早9年。1964年,松山芭蕾舞团进行第2次访华演出时,全体演员受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国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松山回忆道:“在和毛主席交谈过程中,他多次对我说的一句话就是‘你们是老前辈了!’毛主席称我们为老前辈,我们很难为情,这是由于中国从这一年开始,全面开展了京剧现代化和古典艺术的改革,而我们则已经把《白毛女》改编成了芭蕾舞。所以称我们为老前辈,以此来鼓励我们。”

1964年,另一部红色经典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公演,反响极为热烈。这也催生了《白毛女》这部芭蕾舞剧。

这年秋,上海舞蹈学校将《白毛女》排成大型舞剧,他们成立了由校长李慕林、编导胡蓉蓉和作曲家严金萱组成的创作小组。

在歌剧与电影《白毛女》中,杨白劳是喝盐卤自杀,屈辱而死。在一次座谈会上,一位中年码头工人愤愤地说:“要我说杨白劳喝盐卤自杀太窝囊了!当年我妈受了地主的侮辱,我就是打死了那个狗杂种才逃到上海来的。杨白劳得拼一拼,不能这样白死!”在场的改编人员深受震动。

这启发他们更加强化了阶级斗争的主题思想。杨白劳卖掉女儿,改编为舞剧中拿起扁担三次奋力反抗,直至被黄世仁掏枪打死。上演后许多群众认为杨白劳的扁担“打出了贫下中农的志气,打出了贫下中农的威风”。不止是杨白劳,几乎每个人物的思想或面貌,都发生了脱胎换骨的质变。

在歌剧与电影《白毛女》中,喜儿起初都是忍辱偷生或抱有幻想,但在芭蕾舞剧中,喜儿是不甘受辱拼死反抗,她也没有被奸污。

大春参军的动机由解救喜儿,转变为解放普天之下的劳苦大众。

赵大叔也从落后农民变成斗争经验丰富的地下党员……

结尾处安排了一段只有两句歌词的《迎太阳》:“敬爱的毛主席,人民的大救星!”这是革命“样板戏”经常使用的点题之笔。整部芭蕾舞剧,“拯救”与“解放”的宏大叙事,几乎占据了表演的一半场面,迎合了当时“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策。

1965年7月19日,陪同外宾在上海的周恩来总理和外交部长陈毅,观看了芭蕾舞剧《白毛女》。周恩来给予很高的评价:“这部舞剧基础很好。原来是歌剧,现在在舞剧中加伴唱很好,群众很容易听懂。”

此后,周恩来先后16次观看过芭蕾舞剧《白毛女》的演出,可见对其的偏爱。他还提出许多自己的意见。当年剧组作了大胆创新,彻底打破芭蕾舞剧不入“唱”的惯例,在剧中配合穿插了21首歌曲。像“漫天风雪”、“太阳出来了”等歌曲,后来都家喻户晓,街巷传唱。

喜儿头发由进山后,原来是一下子从黑变为白发,周恩来提出是不是可以学四川变脸艺术,让喜儿由黑发变成灰发,最后变成白发?最后头发变色这段,是由四个女演员来串演的,这一富有戏剧性的设置后来也成为观众屡屡称奇的经典。

1967年进京在人大小礼堂汇报演出,毛泽东主席等观看,并非常高兴地与演员合影留念。

1983年为纪念毛主席诞生九十周年再次公演。

本剧曾先后赴朝鲜、日本、法国、加拿大等国访问演出;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成舞剧艺术片。

本剧上演以来,相继有二十四个省市艺术团体和中国铁路文工团、中国歌剧舞剧院芭蕾舞团、北京舞蹈学校等学习演出。1994年被评为“中华民族二十世纪经典舞蹈作品”。

【附】芭蕾舞及芭蕾舞介绍:芭蕾舞:

意大利语BALLETto;法语、英语:ballet。它是一种欧洲古典舞蹈,芭蕾舞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即:女演员表演时以脚尖点地,故又称脚尖舞。

芭蕾舞是用音乐、舞蹈手法来表演戏剧情节。

芭蕾舞孕育于十四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降生在十七世纪后期路易十四的法国宫廷,并开始在法国发展流行并逐渐职业化,十八世纪在法国日臻完美,到十九世纪末期,在俄罗斯进入最繁荣的时代。

芭蕾在近五百年的持久历史成长过程中,对世界列国影响很大,传播极广,已成为世界列国都全力成长的一种艺术形式了。

芭蕾是一种尚礼尚雅的欧洲古典舞剧艺术,符合欧洲古典美学。其诞生与发展一直贯穿着“国际主义基因”。

广义的BALLET泛指各种舞蹈或舞剧。凡以人体动作和姿态表现戏剧故事内容或眸中情绪心态的舞蹈演出都可以称之为BALLET。

狭义的BALLET是西方一种特定的舞种,是Class Ballet 的略称,专指15世纪出现于意大利,经300年发展形成的,有特定的审美标准和技术规范的欧洲古典舞蹈,亦即通常所说的“古典芭蕾”或“芭蕾舞”。

舞台剧,可以定义为呈现于舞台上的戏剧艺术。

我国一般把以BALLET芭蕾舞的形式呈现的舞台剧,称之为芭蕾舞剧。

芭蕾舞剧:

是综合音乐、舞美、舞蹈于同一舞台空间的戏剧艺术形式。三个姐妹艺术的密切合作,造成了时空一致、视听统一的舞台艺术效果,这正是芭蕾舞剧具有的独特魅力之所在。

舞台美术,包括布景、灯光、化妆、服装、效果、道具等,通过逼真的实感、巧妙的色光变幻以及特技效果,创造出芭蕾舞剧规定情境所需要的艺术氛围,增强了芭蕾舞剧的感染力。

芭蕾舞是芭蕾舞剧最主要的表现手段,其突出特点之一就是演员完全依靠形体的表现力来完成所有的戏剧要求——主题思想的阐述、矛盾冲突的展现、人物性格的塑造。它通过优美的舞姿、和谐的韵律、高超的技巧达到话剧、歌剧等戏剧中“述说”和“演唱”的作用。

形式特点:

芭蕾舞剧中的芭蕾舞有独舞、双人舞和多人舞等形式。独舞犹如话剧中的独白、歌剧中的咏叹调,长于刻画人物性格和抒发内心情感。群舞则用来渲染、烘托气氛、调剂色彩。双人舞不仅仅是“两个人一起跳舞”,而是一种特定的表演格式。男女主人公的双人舞常常被处理为芭蕾舞剧的核心舞段,占据着重要位置。

双人舞通常按三段式进行:

第一段慢板,由男演员扶持、托举女演员的合舞,连贯地展示各种舞姿,在地面和空中完成一系列旋转、跳跃等技巧动作;

第二段变奏,男、女演员分别表演独舞,一般都包含着复杂的高难度技巧;

第三段结尾,由男、女演员逐渐加快地独舞过渡到快板的合舞,呈现舞蹈的高潮。

双人舞要求男女双方技巧高超、和谐默契、浑然一体。因此,双人舞是对芭蕾技艺的全面检验。作为芭蕾舞剧的精华,双人舞常被拿到晚会上表演,具有很好的舞台效果。

芭蕾舞剧中通常还贯穿有多种风格的舞蹈,即具有各个国家和民族特征的民间舞,统称“性格舞”。它们使得舞剧更加色彩斑斓、精彩纷呈。芭蕾舞剧中也时常采用一些哑剧表演艺术,是推进剧情、提示矛盾的重要手段,它在舞剧中的作用是舞蹈所不能完全替代的。

芭蕾舞中的音乐:

音乐作为芭蕾舞的灵魂,并非仅仅为配合舞蹈而作。音乐是听得见的舞蹈,舞蹈是看得见的音乐。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