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r

豫剧情丝难断藕断丝连(豫剧情丝难断)

作者:景占营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因一出戏而生而名,却是一段美妙的故事和颇有情趣的传奇。而对斯村斯戏斯人的缕缕情丝,则有缘有说,发自内心,醇厚绵长。

朝阳沟村的石坊门楼 摄影 邓丰枚

我是土生土长的登封人,老家是大冶镇的川口村,与朝阳沟相距也就五六华里,为什么对朝阳沟情思缕缕,萦怀连连,也是有着历史地理的渊源。一是我的两位重要的亲戚住在朝阳沟,一个是我的二姨家,一个是我的大姐家,小时候常在年节时拉着娘的手去串亲戚,曹村、冯爻、坯爻在我幼小童稚的心灵里就有了印记,有了画面之感;二是离开老家川口后,到县城读高、郑州念大,而后参加工作,每每拜访故里,朝阳沟都是最佳最近路线,必经之地,时间长了,该村的印记不断叠加,心中就更有了不忘不舍情结;三是个人喜欢文艺,平时也舞文弄墨摆弄些小豆腐块,自然,朝阳沟的氛围和文化深深吸引且打动了我。四是从某种意义上说我是喝着朝阳沟的水长大的,饮水思源,不忘本恩是我的为人律条。小时候我们川口村水源匮乏,是一条水渠把朝阳沟水库的水引到那时的生产队,才解决了生活之困。林林总总,归根结底还是故乡情怀赤子之心使然。

杨兰春先生的雕像 摄影 秦松玲

说起朝阳沟的前世今生,沧桑轮回,不能不提起一出戏,提及一个人,那就是豫剧《朝阳沟》和其编剧杨兰春。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省豫剧三团的杨兰春蹲点曹村进行艺术创作采风,吃住在栓保银环家,用了七天时间就创出了具有浓郁乡村气息和年代风潮的豫剧大戏《朝阳沟》,深情讴歌了一代知识青年扎根山村写意青春的理想情怀。

豫剧《朝阳沟》剧照

该剧的影响估计杨老先生也未估料到,之后该戏走进了北京人民大会堂,走进了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视线,从此唱红天地之中,唱红中原大地,唱红大江南北。至今,人们茶余饭后都能哼出“亲家母你坐下”等耳熟能详的经典唱段。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曹村是该剧的发源地,是杨兰春的第二故乡,杨兰春是曹村及村民的贵人恩人,是情理之中,自然而然。随着《朝阳沟》的声名鹊起,曹村又拥有了一个时尚而清新的名称,有趣的是在杨兰春的老家也更名为同样的村名,黄河南北,两岸两村共同一名,相映成趣,传为佳话。朝阳沟人如此怀念杨老先生,在他辞世后立碑建园以示缅念,充分说明了艺术和艺术家在人民心中的崇高位置。可以说,杨兰春给了朝阳沟格外的厚爰深情,朝阳沟也给了杨兰春充分的尊重爱戴,这也是人民与艺术、艺术家的关系的应有之义吧。

朝阳沟大桥 摄影 吴增耀

朝阳沟是一个地方,更是一个牌子,述说着他年陈事,书写着今日巨变,寄托着梦想憧憬。一出《朝阳沟》赋予曹村一个朝气蓬勃的名字,孕育出改天换地、开拓进取的朝阳精神,演绎出气壮山河、荡气回肠的时代新篇。一代代朝阳沟人不躺在被窝听大戏、蹲在墙角晒太阳,而是唱着大戏搏人生,脱贫致富奔小康。朝阳沟的沧桑巨变有着《朝阳沟》的影响,更是发扬朝阳精神苦干实干的结晶。几十年来,豫剧三团的艺术家来了一茬又一茬,第一代《朝阳沟》的艺术家有的也抱着对斯村斯人的不死情结悄然离去,但盛开在朝阳沟的山花却依然美丽,朝阳沟的山山水水更加美富饶,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正一步一步变成抬头可见伸手即获的现实。坐在遇见铁路的小火车车厢里,我们回忆着难忘的过去,行驶在气贯如虹的朝阳沟大桥上,我们感受着“祖国的大建设一日千里”,驻足戏剧小镇的蓝图前,我们眺望着山青水秀、鸟语花香、鱼翔浅底、水清岸绿的绚丽未来。

银环亭 摄影 闫春风

和常人一样,我也有博爱之心,更有倾情之思。对于老家大冶,总有一种别样的情愫,情不自禁地总要多多看一眼,驻足留香,也总希望为家乡出力办事,也为大冶的点滴变化感到由衷骄傲。是的,大就有大的样子,人口大镇、工业重镇、经济强镇就像一位智慧巨人诠释着大冶气派,大冶风格,大冶气象,祝福老家大冶在新时代的澎湃潮涌中披风斩浪,再谱华章!同时祝福我的故乡川口风调雨顺,民富村强,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奏出更加磅礴的前进之音,在大美山川的风口之处绽放更加旖旎的时代画卷!

杨兰春文化苑 摄影王晓慧

曲剧《卷席筒》剧照

朝阳沟文化公园内的宣传画 摄影 刘艳波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