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r

向往的生活篇章(新一季向往的生活先导片视频)

1

《面纱》

豆瓣:8.7分

容貌娇美而又爱慕虚荣的英国女子凯蒂,为了避免自己变成一位老姑娘,接受了生性孤僻的医生瓦尔特·费恩的求婚。她离开了上世纪20年代伦敦浮华而空虚的社交圈,随瓦尔特远赴神秘的东方殖民地——香港。

对婚姻感到不满和无趣,凯蒂开始悄悄与令她芳心摇动的香港助理布政司查理·唐生偷情。面对不忠的妻子,瓦尔特决定举家前往霍乱横行的中国内地行医。在遥远美丽的异乡,他们每天与死亡和绝望擦身而过,经历了从未体验过的情感波澜……

在爱情、背叛与死亡的漩涡中挣扎的凯蒂,亲历了幻想破灭与生死离别之后,终将生活的面纱从她的眼前渐渐揭去,从此踏上了不悔的精神成长之路。

2

《人性的因素》

豆瓣:7.6分

《人性的因素》是被马尔克斯誉为完美的小说,也是格林探讨人性的终极之作,写尽了人性的所有可能:残忍的、恐怖的、冷漠的、无力的、天真的、自由的、善良的、悲悯的、充满爱的……而影响我们人性作出选择的因素又是什么?是爱情、友情、亲情,还是工作、家庭、国家?真正了解人性的人,才知道始终坚持善良有多难得。

冷战期间,英国情报人员卡瑟尔,每天过着最为普通的生活:上班、下班、遛狗、陪伴妻子和孩子、晚上喝一两杯威士忌,但他却是一名双重间谍。多年前,一名苏联特工救过他的妻子,为了报答感激之情,于是向苏联提供情报。然而,一份秘密文件的泄露,让他有了被暴露的危险,他不得不再一次作出人性的选择。

3

《三体》

豆瓣:9.6分

“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荼进行的同时,军方探寻外星文明的绝秘计划“红岸工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无人料到,地球文明向宇宙发出的di一声啼鸣彻底改变了人类的命运。

四光年外,为了生存挣扎的“三体文明”接收到了地球发来的信息。在运用超技术锁死地球人的基础科学之后,三体人庞大的宇宙舰队开始向地球进发……

4

《世界上最伟大的演说辞》

豆瓣:暂无评分

总有一些伟大的声音能够长久地萦绕在人类前行的队伍上空,或激昂、或委婉、或充满斗志、或弥漫着浓重的个人情感。而所有的这些都倾注了演讲者的智慧与心血。聆听伟人精彩的演讲,如一杯好茶,馨香萦绕,久久不忘。《世界上最伟大的演说辞》精选了奥巴马、华盛顿、罗斯福、克林顿、丘吉尔、里根、马丁?路德?金等杰出人物的著名演讲40余篇。每篇演讲都出自名家高手,每篇都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每篇都寓意深刻,言辞优美,尽现伟人风范。每篇演讲或高屋建瓴、气势逼人,或引经据典、高谈阔论,或慷慨激昂、奔放热烈,或低回舒缓、委婉哀怨,或汪洋恣肆、游刃有余。

这些演讲语言考究而优美,朗朗上口且内容振奋,相信能够让处于迷茫中的人找到前进的方向,让失去信心的人重新振作起来,让遭遇挫折的人重新鼓起勇气。

在伟人面前,我们不仅可以学到地道的英语,使自己的语言更具感染力、更具说服力,而且还可以启迪心智、丰富思想。本书是中英双语MP3版,并附加丰富的学习功能,将文章分为“精读”“泛读”“听力”三个部分加以习题,更助于理解并学习英文。

5

《我们仨》

豆瓣:8.7分

《我们仨》是钱钟书夫人杨绛撰写的家庭生活回忆录。1998年,钱钟书逝世,而他和杨绛唯一的女儿钱瑗已于此前先他们而去。在人生的伴侣离去四年后,杨绛在92岁高龄的时候用心记述了他们这个特殊家庭63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结成回忆录《我们仨》。

这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中,作者以其一贯的慧心、独特的笔法,用梦境的形式讲述了最后几年中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的情感体验。第二部分,以平实感人的文字记录了自1935年伉俪二人赴英国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1998年丈夫逝世,63年间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

6

《格列佛游记》

豆瓣:8.9分

《格列佛游记》是乔纳森·斯威夫特杰出的游记体讽刺小说,以格列佛船长自叙的方式,讲述了他在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慧驷国的奇特经历。作者利用丰富的想象力和讽刺手法,把乌有之邦的故事讲得妙趣横生,并对十八世纪前半期的英国社会进行了全面的批判,尤其对统治阶级的腐败无能、荒淫贪婪等作了痛快淋漓的鞭挞。

7

《泰戈尔诗选》

豆瓣:8.6分

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自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他便从自己的孟加拉文诗歌中挑选出他最喜欢最得意的诗篇,经过再体验和再创作,译成洗净铅华的,清新、自然、隽永的散文诗,陆续集结奉献给全世界的读者:《园丁集》《新月集》《飞鸟集》《采果集》《情人的礼物》等。本书从这些诗篇中精选了最脍炙人口的篇目,是泰戈尔抒情诗的集萃。

8

《大象席地而坐》

豆瓣:8.5分

拍电影时,他叫胡波;写小说时,他叫胡迁。这两个身份如同两条平行线,一直贯穿其创作生涯,构置了两条独具魅力的创作轨迹,直到在电影《大象席地而坐》中交叠重合。本书完整收录了这部非凡遗作的三万字电影拍摄剧本,从中可以看到胡迁对文学语言和影像语言敏锐的感知力和表现力。书中还收录 了 胡迁完成于2011年却从未发表的长篇处女作《小区》:小区的下水道污水横流,住在三单元的女人赵湘被杀,车棚管理员黄枪被当成了替罪羊,他不得不开始关注小区的变化,并慢慢发现了藏在每个住户身上的秘密……正是这部小说开启了胡迁的文学创作之路,犀利的社会洞察、别具匠心的文本结构和叙事手法都呈现出高度浓缩的戏剧张力,而压抑的基调也铺垫出胡迁在其后小说写作中不断强化的主题:世界是一片荒原。

阅读本书犹如观看一场无声电影,他的才华他的锐利他的锋芒,字字句句都是绽爆在白纸上的生命能量。虽然距离胡迁离开已经两年过去,但他仍在以他的缺席、对我们和对这个世界造成影响。为了向这部非凡杰作表达敬意,随书还特别制作了36页电影纪念别册,收集了百余幅《大象席地而坐》电影幕后花絮照片,供喜爱这部电影的读者珍藏。

9

《你是人间四月天》

豆瓣:8.7分

请不要抱着任何好的、坏的心思去读她,因为那样你永远读不懂她。《你是人间四月天·珍藏版》由超级畅销小粉皮《林徽因传》作者程碧全新编选,收录林徽因13篇散文·71首诗歌·43封中英文对照书信。

在距今约100年前,林徽因曾在英国、美国生活过,中国与欧美的社会环境相差悬殊,使她的思想激荡,眼光开阔,无论人生还是写作都不局限于自己的小情小爱。她的诗歌和散文,用她自己的话说,是“情绪的小旅行”。43封与友人的书信,可直接体会她当时最真实隐秘的心境。透过这些文字,可以品味她在文学上的魅力,了解她的情感波折和经历,读懂真实的林徽因。

10

《受命》

豆瓣:7.5分

《受命》是止庵的首部长篇小说,也是一部致敬《史记?伍子胥列传》和《哈姆雷特》的小说。这部作品关乎记忆和爱情,记忆来自既往,还没有退场;爱情指向新生,却无法生长。在这两个完全相反的作用力中间,是一个“日暮途穷”的复仇计划。男女主人公狭路相逢,一个怀揣着秘密,纠缠于噩梦一般的记忆;一个痴想着将来,一往情深灌溉着爱情。悔与憾从而在所难免,意外与紧张也就在情理之中。

止庵在小说中,充分展示了他刻画人物与描写日常生活的能力,通过对花木、商品、交通、服饰、饮食、展览以及建筑和新闻事件的精准搭建,为读者充分勾画出一个尚未命名的八十年代。依循人物的脚步,乘坐107路、44路电车,读者可以穿行1984-1986年的北京城:西长安街新华门对面的花墙还在,三元桥新建成不久,音乐厅还是个大基坑;《读书》《读者》杂志深受年轻人的追捧;胡同口有打双人床的木匠,也有推着平板车卖棉套的小贩,冬储大白菜堆得像小山。组合家具、泡泡纱床罩、世界名画挂历、蝴蝶牌缝纫机、凤凰牌自行车……小说复原了一个真实的八十年代的北京。

然而时间永是向前,爱与记忆的一切,都要让路给滚滚向前的时代。小说中屡屡提及的深圳,正是风吹来的方向,人物浪花一般的上升和跌落,也自此有了分野。

11

《聋哑时代》

豆瓣:8.2分

“小学毕业的时候,是1997年的夏天,和之后每一次毕业一样,炎热而干燥。”

从那个时候开始,关于一切痛苦和欢愉,我都准备好了。

90年代末的东北小城,那个外面一切都在激变的夏天,对于十三四岁的少年来说却是一首悠长的朦胧诗。故事的主角是108中校园里的一群初中生,小说通过少年李默“我”的讲述视角,叙写了七个凌厉的少年成长故事,如同奈保尔的《米格尔街》,这些人物相互独立又命运交织,有着互文性,勾连起“我”的成长轨迹。科学怪人刘一达、天才少年霍家麟、古怪早熟的迷人女孩安娜,永远穿白衬衫的艾小男……

一生自我意识的觉醒时刻,来自成人世界的权力之手也在拨弄着这群少年:被监控的教室、枯燥无味的书本、充满戾气而势利的老师。面对与外部世界的第一次冲撞,有人激烈反抗,有人陨灭、失去踪迹,更多的孩子变得沉默寡言。《聋哑时代》勾勒出80一代的精神成长史。大雪覆盖的工业城市,下岗潮中陷入困境的家庭,在少年们的内心世界投射挥之不去的影子,校园生活也始终有一层压抑暗沉的时代底色。

《聋哑时代》是小说家双雪涛的自愈之作,如同把往事说进树洞,泥巴封好,日后好好珍存。不同于《平原上的摩西》的锋利冷硬,他用温柔的笔调、元气饱满真挚的汉语、爱与温存的目光,打量少年时代的梦和伤痕,为和自己一样活过的人们做传,把聋哑时代失声者的故事讲出来。这部长篇小说写于28岁,那时他过着白天在银行上班,晚上回家写作的双面人生,“写完那天,已经是夏天了。我知道自己再也写不了这样的东西,可能我成了另一个人吧,从那时开始,我就要作为另一个人活着。”

12

《猎人》

豆瓣:7.3分

双雪涛最新的短篇小说集,由十一篇小说构成。不同于《平原上的摩西》《飞行家》有比较强烈的东北地域气息,这一本在创作题材、叙事方式上都更为开阔、自由。北方小城五篇,民国历史两篇,北京生活四篇,时间脉络从民国的北平贯穿到2018年的当下以及充满科幻感的未来。十一个故事,每一篇 都是一个独立的世界,时空感受、气氛节奏截然不同。作者于传奇故事中书写日常生活中人的境况,在普通人的境地里寻找和构筑属于个体的精神世界,无论在何样的时空里,这种属于自我的精神质地都是任何人不能剥夺的,无论风浪再大,也要把紧自己的舵。这本小说集关于普通人,也关于勇敢者,关于欲望,也关于慈悲。

13

《晚熟的人》

豆瓣:7.7分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首部作品。

根植乡土,小心聆听四面风雨;

塑造典型,大胆挪借八方面容。

从《红高粱》到《晚熟的人》,从历史深处步入现实百态,自开天辟地臻于气象万千。

依然是读者熟悉的那个莫言,却带给我们陌生惊喜的阅读体验。

14

《瓦尔登湖》

豆瓣:8.8分

《瓦尔登湖》用澄澈的思想和文字告诉我们“物质极简、灵魂丰盈”的生活真谛。梭罗远离喧嚣,在瓦尔登诗意秀美的四季景色中,过着极简的生活,不断地思考如何生活才能离自己的心灵更近。他用文字树立了一根真实世界的标尺,让后世就知道,假相和幻景屡屡泛起的洪流到底多深。

15

《余生皆假期》

豆瓣:7.8分

因父亲出轨而散伙的一家三口在即将分道扬镳时收到一条交友短信,发信人是打算从黑道退出的小混混冈田——去交一个朋友,完成这项任务,他才能成功脱身。

于是,失败的父亲、神秘的母亲和青春期女儿坐上了“前黑道人士”的车,四个人要一同奔向人生的新篇章……然而敲诈勒索这种工作怎么能说不干就不干了,冈田的这封辞职信可没那么好写,更麻烦的是,刚交到的朋友怎么办?

余生皆假期的梦想能实现吗?

16

《彩花集》

豆瓣:8.6分

从十六岁后直到生命最后一息,兰波似乎始终处于一种躁动不安、焦灼求索的状态。他为什么放弃写传统形式的诗作,转而致力于散文诗?这显然与波特莱尔发表著名的散文诗之后,巴黎诗风的变化有关。

兰波认为,诗人必须成为“通灵者”、“无比崇高的博学的科学家”,“通过长期、广泛和经过推理思考的过程,打乱所有的感觉意识”,通过所谓“言语的炼金术”,寻求一种“综合了芳香、音响、色彩,概括一切,可以把思想与思想连结起来,又引出思想”、“使心灵与心灵呼应相通”的语言,以求达到“不可知”。这“不可知”并非某种形而上的客体,有时与他诗中所说的未来的“社会之爱”有关,又或者是某种理想。以上种种,可以说就是兰波的象征主义。

本书收入法国天才诗人、象征主义大师兰波所有的散文诗作品,包括《地狱一季》《彩画集》,并附有著名的《“通灵者”书信》二封以及法国结构主义理论家茨维坦?托多罗夫等人的评论。《地狱一季》和《彩画集》虽形式独特,含义诡谲难解,却展现诗人在巴黎诗风转变后,所创造出的新诗学与对创作的探索。作品流露出十九世纪末的法国生活风情,与彼时之文化传统相呼应,字里行间回响着诗人对自我与世间的挑战。

17

《逛动物园是件正事》

豆瓣:8.4分

4个月,跨越整个中国;

56座动物园,第一次全面探访;

200多种动物,延伸新时代的认知;

480分钟的阅读,带给你深入的思考;

2亿话题量,我们一起探讨动物园存在的意义。

这是一本关于动物园、关于动物福利、关于人和动物关系、关于如何观看动物的书,通过“中国动物园巡礼”过程对场景进行拆分和讲解,可以知道“什么样的动物园是好动物园”,进而学会“如何参观动物园”。是的,逛动物园是件费脑的正经事!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