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r

续写塞下曲雪夜追敌(续写塞下曲雪夜追敌小片段)

大历十大才子之一唐代诗人卢纶早年仕途不顺、屡试不第,后来结识了不少权贵,也做了很短时间的官。不够顺畅的人生以及不够顺畅的仕途,使得卢纶也走上了戍边之路,在边关,他接触了粗犷豪迈的将士,也见识了广阔而肃穆的边关之景,遂写下了这组著名的《塞下曲》,全诗共有六首,以其二和其三最为出名,卢纶也凭这两首诗在唐诗史上留下了他响亮的大名。

边塞诗向来是浑厚而豪迈的,卢纶的《塞下曲》自然也是,边关是战争最多的地方,卢纶的《塞下曲》其二和其三,就是描写战争紧张的场面的,虽没有直接描写战斗场面,但所营造的意境深远而壮阔,平白的又给读者留下了丰厚的想象空间。

《塞下曲 其二》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昏暗的树林里,小草被大风吹得东倒西歪,飒飒作响,将军以为来了敌人,在夜晚拉开了弓箭,等到天亮的时候再去寻找那支箭,却发现它深深地插在了石棱之中。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二十个字,但其中包括的信息还真不少,想象空间也多。这是说了一个将军夜行,见丛林深处有草动,误以为是猛虎,当机立断,一箭射去,第二天才发现射中的是块大石头,但"没在石棱中"的箭可看出将军的力气有多大,足见将军战斗力很强了。这个故事应是来自于汉朝将军李广的一个典故,在《史记 李将军列传》中有说:"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这样看来,其箭之深度,就是连将军自己都没有想到,这种超常发挥着实让人惊叹不已。

虽不是写战斗,但首句一个"惊"字,却又将整个环境渲染的十分紧张而肃穆,最后一句没入石棱的箭在略带夸张的表达之下,又平白多了层浪漫色彩,而将军在感到有危险之后,却丝毫不紧张,当机立断,勇猛射箭,动作敏捷且具有不俗的气势,在时间的转换之中十分具有戏剧性,妙趣横生又朗朗上口。

《塞下曲 其三》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塞下曲 其三》写的是追击逃犯的场景,将军雪夜追敌,气概豪迈,虽没有直接写战斗场面,但却给人留下了无限的遐想空间,也因此,这首诗成为整组诗里最经典的代表。依旧是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一群大雁惊叫着直飞云霄,也正是这群大雁,暴露了单于的军队想要趁夜逃跑的阴谋;将军带着轻骑兵一路追杀逃犯,连大雪落满了弓和刀都顾不上了。

敌军首领带着残兵败将想在夜晚逃跑,却被唐军围追堵截,虽然大雪纷飞,天寒地冻,但将士们却不畏严寒,信心十足,寒冷的天气与热情的将士做起对比,更显得士兵们的勇敢无畏,也更令人佩服。本是月黑风高的夜晚,万籁俱寂,突然飞起的大雁在这样的夜晚更显突兀,也因此引起将士们的警觉。全诗虽只有二十字,但却连这种细微的细节都表现出来了,画面感十足,所以读完此诗,不知不觉间就将学业追击敌人的场面在脑海中刻画出来了。

卢纶的这组《塞下曲》,可谓边塞诗里最全的一组诗了,将军旅生活写的十分详尽,从出征到夜巡,再到追击敌人、庆功宴引,将战争从开始到结束都写在了诗里,其他的几首也是十分生动,但相比于这两首,可能就显得不那么突出了。但无论哪一首,属于将士们的勇敢豪迈都被卢纶表现的淋漓尽致,内容丰满而含义深刻。

在第六首《塞下曲》中,卢纶说"亭亭七叶贵,荡荡一隅清。他日题麟阁,唯应独不名。"在诗人心中,保家卫国是每个大唐男儿的责任,只为保障一方清平,而不是借此沽名钓誉,诗人心中有远大的抱负,也有自己的信念,而前面几首描写那么多勇猛杀敌的将士与将军,确实想要揭露最后一首的信仰。每个戍边的将士,他们即使以建功立业为目标,但心中却都有一腔热血,这一腔热血是对祖国的热爱,是对人民的守护,更是对国家的忠贞。

每个人都曾有一腔热血,想要尽自己的一点力量为这个世界带去什么,但随着年纪的增长,欲望增加,那份奉献的精神反而变得不那么纯粹了,人们追求的不再是简单的守护,而是名誉、是权力,或许也正是这样,纯粹简单的人少了,一腔热血的人才会显得更加弥足珍贵吧,但生在这个世间,总要有我们想要去守护的东西,想要守护的人,而也因为这份守护,人才会变得更加勇敢,更加坚定!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