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十二经脉揭秘与应用(黄帝内经十二经脉揭秘与应用原文)

近段时间,反复研读了武当山祝华英道长“《黄帝内经》十二经脉揭秘与应用”一书,多次提笔想写一点东西,又怕理解错误,贻误他人。

祝华英道于60年代在胎吸状态下内景反观到的十二经脉运行规律与《黄帝内经》记载的十二经脉“手三阴从胸走手,手三阳从手走头;足三阳从头走足,足三阴从足走胸”,为单向正循环有很大不同。

一、经脉如轨道,腧穴如车站,经气如往返移动的列车。十二经中每一条经脉的经气循环都有方向相反的正运行和负运行。比如,左手之手三阴经的机能正运行从胸走手、出至手指的同时,左手之手三阳经即从手走头正运行至头;而左足之足三阳经即正运下降从头走足,左足之足三阴经即正运行从足走腹。与此同时,其右侧之足三阴经即反运行下降从腹走至足,右侧之足三阳经即反运行从足至头,右侧之手三阳经即反运行从头至手,右侧之手三阴经即反运行从手走至胸中。再接着,右侧正运同时,而左侧同步反运。左侧正运,而右侧就同步同时反运。

二、表里经脉之间,每一条阴经和相对应的阳经,经气运行方向相反,且通过位于络脉或络穴互络互生,这叫“正通”,体现了阴阳之间对立统一、互根互用、消长平衡与对立转化。

正通是表里经脉互通,是阴阳五行的对立太极关系,比如肝胆为东方阴阳,肺与大肠为西方阴金和阳金,脾胃为中间的阴土和阳土,肾和膀胱为北方的阴水和阳水,这种以五行五方的阴阳是为正通。

如果表里经脉升降,正负运行紊乱,彼此不能互络互生,出现络穴闭而不开,或开而不闭,均会出现表里经脉经气偏盛偏衰。更神奇的是能够通过人迎、脉口阴阳双诊法查明,阴经虚,还是阳经虚,该在表里经脉的那一个穴位施于针刺,艾灸或推拿治疗,该如何开中药饮片或中成药。与传统中医经验治疗大不相同。当引起中医人的高度重视。

三、十二经脉中左右两侧同名经脉的经气运行方向是相反的。比如左侧的手太阴肺经经气运行方向为从胸走手,右侧对应的手太阴肺经经气运行方向为从手走胸。让我感到困惑的是统一时间左右两侧同一部位所侯的脉象因正负运行方向相反,脉象是否不同。

四、手足同名经脉表里之间构成更大的一个阴阳循环体系,从而形成人身更大的天地阴阳太极运动。这种大太极运动失调是大多数慢性疑难杂症的症结所在,多由足部表里经脉之小太极运动失调进而导致手足同名大太极运动失调所致。临床当调此四象之大太极运动。人体共分手足太阴阳明、厥阴少阳、少阴太阳三道四象太极大循环。

五、而别通是以三阴三阳的开枢阖来互通的,所谓开枢阖是指阴阳二气出表入里的运动。

比如太阳为开为阳气出表,太阴为开为阴气出表,那么太阴与太阳一为阴开一为阳开,是为别通。比如阳明为三阳之阖,为阳气入里,厥阴为三阴之阖,为阴气入里,阴阳二气对立,亦为别通。

少阳为阳气出入升降的枢机,少阴为阴气沉浮的枢机,分别为阴阳枢机,互为别通。

阴阳二气的对立升降之正通是五行表里之间的相通,是五行五方每一个方位的小太极阴阳二气对立升降循环。

而阴阳别通是三阴三阳十二经脉之气,整个五行组成的大太极阴阳二气循环运动的对立。

比如肝胆是东方春季的小太极阴阳对立循环;而厥阴与阳明是整个年运动的阴阳二气对立循环。所以二者正通别通都是同时存在的阴阳对冲运动,表现在不同的层面而已。

比如大肠有病大便干燥难解,引起肺部咳嗽,这个是正通;比如足太阳膀胱经外感风寒,引起肺部咳喘,肺气不宣,这个是别通。

又比如饭后胃部胀满,脾虚疲乏无力气短,这个是正通,脾胃不和;但如果胃热便秘,神昏谵语,躁动不安,这个是胃病影响了手厥阴心包,是为别通致病。

正通致病调正通表里经脉的阴阳平衡;别通致病调别通的阴阳上下的别通经脉平衡。别通也是复杂疑难病症的表现方式之一。

六、传统十二经脉理论认为:督脉和任脉各一条,一腹部中间,另外一条居脊柱中间。祝道长认为,任脉和督脉左右各有一条,彼此紧挨着,如同一个绝缘胶布裹着火线和零线2条线。左侧的任脉和左侧的督脉经气运行方向相反。身体同一侧的任脉和足三阴经经气运行方向相反。

七、头部的两侧,亦有左、右各自不同的升降进退运动机能,只是运动路线复杂、故感觉不太分明,仅感觉其复杂的经脉升降运动机能,由头部至项部而止。

八、胸腔和腹腔内的脏、腑也有类似的阴阳进退机能运动,但因其脏腑的位置分散而难以分辨清楚。如果依据手、足四肢的三阴经和三阳经之明显对立的运动规律,故对头部和脏阴腑阳的经脉运行,即能够推理而得到解释。

声明:部分内容源于祝华英“《黄帝内经》十二经脉揭秘与应用”和武当非遗道医。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