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r

范曾书法作品价格(范曾书法作品价格图)

每年春节期间,全国各地的文化活动可谓是精彩纷呈,都要按照地方特色举办各种各样的群众性的文化活动,以展示民族文化,共庆新春佳节。

这些年,书画圈也时不时地由书画院举办书画展,这些书画作品有的是陈列古人的遗作,比如前几年西安就举办过这样的作品展,但收效甚微,由于宣传力度不大,春节期间参观的人很少,有违背于展览的初衷。还有一些地方向书画家征集作品展览,而效果也不很理想。

范曾国画

但是,有一个地方只举办一个人的书画展,场面火爆,成交金额巨大,并且自2004年起就一直持续火爆,成交金额逐年攀升,可以说是书画界的一枝独秀,这就是荣宝斋举办的“范曾迎新春书画展”活动。

“范曾迎新春书画展”是由荣宝斋专门给范曾举办的专场活动,当然,这个活动是有协议的,是范曾与荣宝斋之间的协议,并且从2004年春节就已经开始了,到2020年春节,已经持续了16年。先看一组数据:

2004年,销售总额10,287,232元;2005年,销售总额16,208,300元;2006年,销售总额22,023,200元;2007年,销售总额35,647,250元;2008年,销售总额37,402,000元;2009年,销售总额63,012,000元;2010年,销售总额123,354,000元;2011年,销售总额144,040,000元;八年来总计销售额:451,973,982元。

这些数据看起来费劲,还是单独说一下,2004年销售总额1000余万元,2006年2200万元。。。2011年1.4亿,2016、2017年3亿余万元,从这些趋势图上分析,范曾的书画作品成交额是逐年上涨的。

今年,也就是2020年春节期间“范曾迎新春书画展”,作品价格是这样的:书法作品每平尺20万元,国画每平尺是80万元,如果按四尺计算,书法作品每幅160万元,国画作品每幅640万元。

荣宝斋是干什么的?它是一家驰名中外的经营文房四宝的老字号店铺,迄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当然,它不只是经营文房四宝,还有字画,每年都与国内当代著名艺术家进行签约,但人数是很有限的。它与范曾签约,这肯定是看到了他的作品的收藏价值与利润空间,否则,绝不会签约的,这个机会对于当代书画家来说,都是梦寐以求的梦想。

可是,对于一些书画水平较高的书画家来说,尤其是对于不看好范曾书画作品的书画家而言,他们对此会嗤之以鼻的,认为范曾的书画作品并没有与成交价格相对称的价值,更无收藏增值价值。看看一些网友的说法:

“书法是蚯蚓体,是静脉曲张体,根本不懂笔法”。

“范某就是靠的嘴巴能说、能吹,把自己装成一个文人,没有真本事”。

“谁收藏,谁倒霉!”。

“前几年所谓冒着凛冽寒风排队购画的人,都是他的团队炒作的效果,看看排队的人都是些20几岁的年轻人,呵呵,真能装“。

对于范曾书画作品是否有真正的艺术价值的问题,我们不能反对网友的一些说法,但也可以和古人的作品进行一些比照,结论自然而然。

一是范曾书法的继承性、矛盾性、艺术性的问题。书法是需要从古人那里继承而来,这是早有定性的问题。比如王献之学习王羲之书法,后来才创新出自己”妙有余姿“的草书气质,但明眼人一看他都是继承了王羲之的书风。明清王铎学了”二王“,后又学米芾,作品中自然就有米芾遗风,这也叫继承和创新。而范曾书法,不知道是继承谁的,但有创新,就是”静脉曲张“体,没有”中国大儒“所拥有的中国哲学文化的矛盾性和思想性,每个字大小均等,宽匾一致,朝向相同,艺术性何以体现?

二是美术作品缺乏创新性。其实这对于书法还是国画作品来说都是一样的,没有创新性可言。为什么这么说呢?如果按照网友的说法”每一幅作品都是复制品“来看的话,他的每件作品都是千篇一律。就国画作品来说,他喜欢画古代人物,画中的老人,要么是头仰天,要么是俯地,但造型基本相同。作为一个”文化大儒“,作品的思想性在哪里?艺术性何以体现?

最后,引用一些名家对范曾书画作品的评价,本文观点也就不会那么偏激了。

思想家、自由主义大师李敖评价:”范曾人品有问题,当属可信。他的画,乍看不错,但看多了,千篇一律。 他的字,做作讨厌,帐房的毛笔字而已。“

收藏家郭庆祥在他所著的《艺术家还是要凭作品说话》一文中,不点名批评范曾“自我吹嘘”和“过度包装”,要旨也是范曾虽博得“名满天下”,却虚而不实。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