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r

电视剧华容道评价(电视剧华容道好看吗)

作者:刘宏宇

华容道,作为一个战争传说,可以说深入人心,以至于以之命名并取作“原型”的智力游戏,经典般地流传了数百年。真正历史上有没有过小说《三国演义》中描述的那样一段故事,谁也说不准。鉴于喜欢并极擅长把“演义”当作“历史”的“民族习惯”,不如姑且也就沿着“演义”去看去想吧。

这样去看去想的结果,最凸显的,就是感受——演义中的演义的感受。啥叫“演义中的演义”或说“演义中的演义”呢?就是在文艺式的虚构的基础上的更文艺、再虚构!

是的!作为多多少少对“历史”这个东西还算有点儿兴趣的笔者,本人真的、真的不认为,华容道的故事,有“真实”的基础!哪怕一点点!但话说回来,作为“故事”,这段,却讲得很有趣,也可以说很“灵魂拷问”。

看上去很美的演义之演义

故事大概是这样的:

赤壁之战,曹操“百万”大军被东吴一把大火烧得七零八落,只带着并不多的尖锐埋头溃逃;途中连续几次遭遇刘备所部劫杀,进一步损兵折将,军心几乎崩溃,在叫做“华容道”的险地,最后遭遇刘备麾下大将关羽以逸待劳的埋伏。

这时,曹操及所部几乎已丧失战斗力,身边将领也都对关羽的勇力怀着素有的畏惧;被后世奉为“武圣”的关羽,完全可以轻而易举地将“曹贼”彻底击溃,杀死或擒拿曹操本人,从而不仅收获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赤壁之战的“完胜”,更可令小说语境中“天下”最大“祸患”曹操集团灰飞烟灭,扫除“复兴汉室”最危险的障碍!如果说,“火烧赤壁”本质上改变了“天下大势”,那么,华容道“如果胜利”,便是对这个巨变的“锁定”!

可惜,关键时候,曹操曾逼不得已一度“降”在他麾下并在期间被他高度“礼遇”的关羽,打起了“感情牌”,竟致“有情有义”、“义薄云天”的关羽,宁可背负违抗军令甚至是“背叛”己方的罪名,“成全”或说“奉还”了当初的“恩德”,放走了曹操!

关羽的违令或说“背叛”,是在年轻而“其智近妖”的军师诸葛亮的预想中的。

小说语境里,关羽是刘备结拜兄弟、最信任的肱股,从“一开始”就深度介入孙刘与曹的这场大角逐的活神仙诸葛孔明,悉知关羽“降曹”的“前史”,旨在“收官”的调兵遣将过程中,故意没派任何差事给“论资排辈”本应首当其冲领到作战任务的关羽。一向孤傲的关羽,面对这样的冷落,当即表示出严重不满;还算新近“加入”且年轻很多的诸葛亮没客气,当着对他有知遇之恩并一直大加推崇的主公刘备的面儿,正面回应关羽,近乎“赤裸裸”地表达出了担心关羽对曹操感情用事、贻误战机的担心。

关羽感到被严重冒犯,硬铮铮表示一定要领受作战任务,把自己的脑袋押在了诸葛亮的“帅案”前,立下生死军令状,誓言无论何种情况都必要擒杀“曹贼”,否则就甘受军法处置,让诸葛亮砍头。

结果,他果真如诸葛亮担心的那样,感情用事,放走了曹操。自然,说一不二的关二爷,是要回来复命、兑现“赌头”的军令状的。诸葛亮作势要执行军法,在“场面”上“迫使”刘备亲自出面为关羽求情,并借刘备之口告诫理论上算是捡回一条命的关羽:对曹操欠下的“情”,这算是彻底了断了!今后,要严格执行诸葛亮军师的命令!这颗人头,暂且记账,用后面的功劳一点点“赎回”……

关羽惭然,不仅满口答应,还特意对年轻的军师诸葛亮表示“诚服”和对之前“轻视”的歉意……

好一番兄弟情、君臣情、同僚谊!加上“书中暗表”的源自诸葛亮的关于“大势”的谋算——曹操虽败,其势犹存;孙刘虽胜,却尚不足以“掌天下”;曹操彻底完蛋,势必形成孙刘“分置”,形势反而会比留着曹操更凛冽!关羽重情义、孤傲,这回这么一折腾,既让他能获得内心的情感平衡,也算是给他一个深切的教训,可令其收敛傲气、愈发成熟……一次重要将领“通敌”式的违令,却成就了“佳话”!

演义的故事中耐人寻味的两个疑点

前面说了,笔者无论如何不信上面的“故事”会是“真实发生”的。可是,已然“千古传”了,就还是顺撇着琢磨吧。琢磨出至少两处疑点:

其一,诸葛亮是对其与刘备的“互信”多么笃定,才敢于拿刘备最亲近也是整个集团“综合指数”最高的“头马”关羽这么样“开涮”?!

其二,就算刘备如小说渲染的那样“信用”诸葛亮,并且从战略到战术全盘“依赖”诸葛亮,自己并无太深太多的心机、谋略,对“自家兄弟”关羽的脾性,难道也心里没点儿数,以至于完全想不到关羽会放走曹操,从而让他作为“盟”的一方的主公,在拼了老命“主打”战役的盟友东吴面前不好交代?

对于第一个疑问,即诸葛亮对刘备所给予他的信任和“依赖”有着充分到“高昂”的自信,敢拿关羽的脑袋“开玩笑”,仅就小说及“忠实”延续了其“精神内涵”的后世众多戏曲、评书的调门来看,倒或许真还能捋得比较顺——诸葛亮被吹成“安天下”奇才,是刘备带着俩结义兄弟关羽张飞“三顾茅庐”才请出山的;甫一“就位”,就用博望坡和新野两把火特别是“首秀”的“火烧博望”,让屡败屡战、兵微将寡的刘备集团打了翻身仗、好生扬眉吐气了一把。

紧接着,随着曹操得荆州、大兵虎视江东,“隆中对”所“想定”的孙刘联合,又在诸葛亮的全盘、单独“操作”下“实锤”;从而奠定了赤壁之战获胜的基础;再紧接着,诸葛亮“施法”,为火攻曹军“借来”至关重要的“东风”,显示出了“近妖”的能耐……

一连串从理论到实践,从战术到战略再到战术的“表现”下来,这对本来就处在“蜜月期”的君臣,愈发砸实了相互间的依存式信任。由小说笔调来看,刘备作为“主公”,在这个过程中,愈发趋于依赖式的“被动”,使得诸葛亮在“最后的胜利”还没完全落定的时候,也就是配合赤壁大火对败逃的曹操施与“最后解决”的调兵遣将当时或紧前,就敢于启动“整顿队伍”的步骤。

刘备的“队伍”就那么个兵微将寡的衰样儿,但有数的将佐、谋臣,却都个个对刘备忠心耿耿;按说,要是“新锐”的诸葛亮也同样唯刘备马首是瞻,还真说不上有啥可“整顿”的;非要找出“斗争目标”,也就是刘备最为信任、亲近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

相比起来,粗莽率真、对刘备的情感与忠诚都袒露而炽烈的张飞,只要打感情牌就可以了;但有着“将帅之才”和斩杀华雄、颜良、文丑等当世悍将的辉煌战绩且性情格外冷傲的关羽,就要难摆弄得多!表面看,对年轻军师说出不好听话的,差不多都是张飞;可关羽那股子打心眼儿里“看不上”的劲儿,才更让诸葛亮如芒在背。而且,别说比张飞,就是跟刘备集团里其他人相比,关羽的“操守”、“德行”,也已近乎“完人”。就是说,想要“整”关羽,还真不是那么容易“切入”。

可其实,关羽的“软肋”,比刘备集团中的任何人都更明显也更要害,就是俩字儿——降曹!注意,不是对曹操的“礼遇”怎么怎么怀着感激之情,而是“降曹”!降!!不是么?一切令人“感念”的“礼遇”,不都是在“降”的基础上才会有的么?可以说,这个“降”字,是关羽的“终生污点”、逆鳞!同样,也是刘备的“逆鳞”!甚至,更是!敢于为了“整顿”、“理顺”,而去触碰这么大这么深这么不能碰的痛处,就算“蜜月期”加“不世之功”再加“其智近妖”,诸葛亮也还是得拿“拼了”二字“打底”,才搞得出华容道的事情!

顺着往下想,第二个疑问,即刘备缘何对关羽可能放走曹操竟无担心而竟落入诸葛亮的“局”,就似容易诠释了——他怎么会想不到呢?怎么会不预计关羽会放走曹操呢?他要真“草包”到连自家兄弟啥心性都参不明白,别说三顾茅庐,就是三十顾,诸葛亮也不会出山!

比较合理的情况应该是:刘备不仅对诸葛亮的“心机”洞若观火,也对这番心机背后的“大势所需”了如指掌。某种意义上,他或许比诸葛亮更想放走曹操!翻回头看“关羽的问题”——降曹,带着他的俩老婆降曹,“正面”是义薄云天,“反面”也可以是“奇耻大辱”,如鲠在喉的那种。这个事儿不“解决”,桃园结义的情分,就永远横着一根不长不短、不软不硬的刺。让关羽“还”曹操的“情”,恐怕也是他能想到的唯一解决方案。

所以,华容道“善后”过程中刘备表现出的“被动”和“重情”,理性点儿看,更是向诸葛亮“情感妥协”的“秀”。当然,依笔者看,也肯定蕴含着跟诸葛亮的博弈。如果说,这对当时还在“蜜月期”的君臣,相互间有“博弈”的话,恐怕就是从华容道开始的。而且,这场很可能延续到“白帝城托孤”才“投子”的博弈的“先手”,并非“其智近妖”的诸葛亮,而是年长二十来岁、历尽沧桑、老谋深算的刘备!

厚黑博弈的宾主关系

厚黑,作为我们民族“文化”中的罂粟花,被提出来时,所参照的“范本”,就是三国;具体讲,主要就是“瞄着”刘备和曹操“立论”起来的。当然,在那个时代,可用做“厚黑”的“教学样板”的人物,不止他们二人。最起码,还有个诸葛亮。而上面提及的在华容道“问题”上的博弈,则是刘备与诸葛亮“厚黑”的“较量”或说“切磋”,还用了关羽做媒介、耗材。

刘备脸皮厚,在当时也是出了名的。别的不说,脸皮要是不够厚,也整不出“三顾茅庐”这样的事儿来——很多时候,“诚恳”与“厚颜”,在表征上极其相似,实质上也肯定存在“模糊的分界”;至少,就刘备这样“段位”的人物而言,是这样的。

笔者不怕挨喷地在以往多篇相关三国的文字中,都赘言提及诸葛亮“臣本布衣”的自我标榜并不那么实在——诸葛亮的家族,或许并不显赫,但从他众多兄弟子侄在东吴做官,他本人由于婚姻关系与“荆襄集团”牵代这些情况来看,无论如何,他都不能算纯粹的“布衣”。

联吴抗曹,固然是“时势”使然,但要说他跟刘备确立这个策略,一点儿私心都没有,怕是真的还未必!那无法确定究竟几何以及是会“增益”还是会“衰减”的私心,刘备毫无察觉的可能性不大。就算“隆中对”及之前三顾茅庐那阵“政审”不足、不大知道,到了事实推进孙刘联盟的阶段,也肯定多少心里有数了。

有人挺喜欢把古代的政权集团比喻成今时的“企业”、大企业,看上去挺现代派,其实并不贴切。一些西方的说法,惯常会把大企业、大财团称为“帝国”,只是相对于他们标榜的“民主政治”的对比性说法,意在强调“帝国”的“权威属性”;其实,他们所说的“帝国”,跟他们历史上那些真正的“帝国”,差别很大,跟咱们华夏大地上曾出现过的政权、准政权,就更是诸多不同。

别的不论,单一条,就足以说明问题——再大的企业,再重要的高管,也是理论上可以随便“跳槽”的,通常必须要做的,只是一纸可以当回事儿也可以不太计较的“竞业禁止”契约;可是,在政权、准政权之下,就没有“跳槽”这回事!也可以说,在那样的环境中,跳槽,即背叛!能被“要命”的——背叛!

由于荆襄集团的“基底”和势必牵带着的利益,诸葛亮,被传颂成智慧与忠诚的化身的“神”,从一开始,就很可能跟他的知遇主公刘备,有着不完全一致的利益诉求。对此,想必,宾主双方,都是心里有数的。作为“主”、君、老板,刘备是瞄着诸葛亮的“才能”特别是他并没有、至少也是不够充分的那些“才能”的,当然要表现出足够“诚意”,其中最宝贵也是最“不可测量”的,便是信任。

作为“宾”、臣,诸葛亮想要的,最主要是“平台”,足够让他施展才能并因而实现人生理想的平台,也可以说,是能够让他“成功”的平台。如同那谁说的——没成功以前,才华都是屁!只有成功,才能证明才华。在奔向“成功”的路上,至少在截至“华容道”布局的初级阶段,诸葛亮可谓用心良苦、极尽展示之能事。这点上,刘备,甚至身边最亲近的关羽张飞,都应该“明显有感”。

织席贩履的草根,想方设法加上了“皇叔”的外包装;满门官宦的“隐贵”,却言之凿凿自我标榜成“布衣”——这对宾主、君臣,在“成功方法论”上,几乎可以认为呈现“对立”般的迥异,而却能密切合作十几多年,没有相互的揣摩、博弈,根本做不到!

华容道,如果是“博弈”的开端的话,那么,开局,就是在偏偏不给关羽“派任务”的时候,而不是“善后”阶段。把那些小说评书里温文尔雅、传奇套路的表面之词,用博弈的心境翻译一下,很可能会是这样——

诸葛亮:不能让曹操这就完蛋。

刘备:同意。但我知道,你想的,跟我想的,不完全一样。因为,我没有一个亲朋在东吴混饭吃。所以,我并不如你那样担心孙刘联盟的状态与维护。特别是在这场重大胜利之后!

诸葛亮:就算如此,咱们现时的目标还是一致的;要想长久下去,我得更权威才行!主要障碍,就是关羽。

刘备:放心,关羽不是问题,我可以摆平的。

诸葛亮:让他害怕一回吧。他这样的人,难得害怕;但如果我们真的做到了,会很管用。

刘备:我们?不不不,还是你吧。我不忍心。

诸葛亮:不忍心?少来了!

刘备:真的!因为,我也会痛。痛,就难免龇牙咧嘴;龇牙咧嘴,就难免演不到位。我请你来,把你捧得高高的,是要让你为我解决问题,而不是为了给自己找不自在!

诸葛亮:那……好吧。不过,你得明白,这档子,是你欠了我。

刘备:没问题。只要关羽好好活着,顺顺当当、服服帖帖地——活着!

诸葛亮:这个吗……好吧!成交!

这一番“心路历程”,如果大差不差,会不会感觉跟演义及其演义,不那么相像了?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