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r

伏击电视剧演员角色介绍(电视剧伏击演员名单)

在同代人中,徐贵祥是少有的具有战场经验而且执着于战争文学创作的军旅作家。2020年徐贵祥一气推出作为《英雄山》系列之一、之二的《穿插》《伏击 》两部长篇新作,放了一个漂亮的“二踢脚”、双响炮,让我们再次拍案惊奇。

《穿插》《伏击》 徐贵祥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穿插”和“伏击”都是战场上的重要战术手段。徐贵祥的作品,对于军事技术的尊重和熟稔,从他写炮兵部队的《仰角》开始,就一以贯之,严谨缜密。当下的战争文学作者,对于严峻的战场态势和深邃的战争科学来说,大都既没有切身的战地体验,又没有用过多少案头功夫。写战争文学,将笔墨聚焦于人物的精神状态与心灵悸动当然是正确的,但是对于战争本体的忽略和随意,难以生发出令人信服的战场氛围和人物质地,就像当年的老电影中的一句名言:“真正的军人的不是,战术的不懂。”读徐贵祥的作品,你可以非常形象地在眼前浮起一座沙盘,山川河流、壕沟裂谷、仰角死角、机枪大炮、埋伏和进攻,穿插和伏击……都是有章法有设计的,读来有一种独特的战争美学的兴味。

古人云,自古知兵非好战。战争就是大规模的杀戮与毁灭,血腥残暴,人不如虫豸。但战争又是人类发展和统一进程中无可回避的重要环节,人类世界就是在累累战争中蹒跚前行的。在残忍与屠戮的同时,它将人类的智慧与体能、个体与集团、勇气与胆识、进取与创造、冒险与牺牲等诸多因素都张扬到了极致,自有其风致独标之美。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提出狞厉之美,就是非常有启示性的:古代诸氏族的野蛮的神话传说,残暴的战争故事和艺术品,包括荷马的史诗、非洲的面具尽管非常粗野,甚至狞厉可怖,却仍然保持着巨大的美学魅力。中国的青铜饕餮也是这样。在那看来狞厉可畏的威吓神秘中,积淀着巨大的历史力量。

放到战争文学的实践中,雨果的《悲惨世界》开篇之处,就是决定19世纪欧洲命运的滑铁卢战场,军情紧急,瞬息万变,那一道给法军造成重大伤亡的裂谷堑壕在战场上是否实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带给读者的紧张刺激,以及隐藏的伏笔,那位自称“滑铁卢战场中士”与冉阿让、珂赛特等人的恩怨纠葛。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奥斯特里茨战场景象与库图佐夫将军的战争智慧,都令人称赞不已。中国文学也不遑多让。《三国演义》中勇不可当的虎牢关三英战吕布、运筹帷幄的赤壁之战、诸葛亮的锦囊妙计,皆可为例。当代文学的战场奇观,要数《林海雪原》,小分队以少胜多,战术神奇,里应外合,飞兵奇袭,有那么多的奇谋妙算,在众多同类作品中技高一筹。

徐贵祥的《穿插》和《伏击》,从红军与国民党军的围剿与反围剿,到抗日战争的山地攻防战,对大大小小的战斗,都有一丝不苟的铺叙,交代得清清楚楚:红军参谋凌云峰在鹰嘴岩与国民党军谢谷双方小部队的冲突,有猫捉老鼠的戏弄,有虚与委蛇的周旋,有半真半假的游戏,有欲罢不能的拼杀;山涧峰的阻击战,在地形学专家何子非的点拨下,凌云峰掌握了对付敌人炮兵作战的要点,不仅预测到敌人炮兵阵地的选择,还掐准了敌人炮兵开炮的时机,打出了时间差;松林高地进攻战中巧妙地运用工兵架起“空中浮桥”,奇袭歼敌……不仅是在战争中学习战争,还非常重视及时进行战术总结,不但是实战指挥员凌云峰在总结战斗经验,还有更为有心的姚志远,将凌云峰的战术提升到战术思想的高度,即“穿插”——“在各种险恶环境的穿插,小分队穿插,老鼠拖木锨式穿插,小马拉大车式穿插,直线穿插,弧线穿插,长驱直入穿插,回马枪式穿插”,在整体上敌强我弱的战争环境下,充分发挥红军官兵的战斗意志和战争智慧,让凌云峰获得了“穿山甲”的美誉。直到红军西路军兵败河西走廊,凌云峰指挥三条山阻击战,采用穿插战术,将被动的阻击战改写成主动出击,转守为攻,在局部上取得积极的战果。可惜狂澜既倒,终难挽回全军失败的命运。

多卷本的小说,容易写得前紧后松,虎头蛇尾。徐贵祥的《伏击》,却显然要比上卷《穿插》更为精彩——就像本文的标题所示,放过“二踢脚”的人都知道,它的第一响从平地拔地而起升到空中,助推之下第二响随即在空中开花,吸引眼球。《穿插》写得风生水起,读到《伏击》,才知道作家的真正意图是要在奇上加奇、险中弄险:《穿插》突出了战争的传奇性,总是在以弱敌强,出奇制胜;《伏击》中战争的双方则由红军与国民党军转换为八路军和国民党军联手抗击日军,凌云峰和谢谷两支武装力量之间的关系变得更为复杂微妙,对战场情景的描写由此更为扑朔迷离,两军与日军之间的生死搏斗更为激烈。而战争的规模之大、持续时间之长,也为凌云峰部继续施展和丰富其穿插战术提供了更为阔大的空间。

凌云峰在三条山战斗中身负重伤身陷古莲县之际,本是国民党军“西训团”出身的易水寒,接受教官指派,假冒凌云峰潜入红军内部,本意是要伺机而动,破坏大西北红军与东北军、西北军联合抗日的大好局面,孰料恍恍惚惚弄巧成拙:为了熟悉凌云峰的战斗历程,易水寒反复揣摩穿插战术,竟然也成了穿插战的半个专家;为了理清红军官兵的思想状况和政治态度,易水寒学习红军的政治术语和思想路线,仿佛真的被“洗脑”。最为重要的,易水寒对于兄弟阋于墙的内战本就厌恶,对红军既无仇恨也无血债,加之对凌云峰这样的战地英雄由衷崇拜,阴差阳错地以凌云峰的身份走上抗日战争的前线。双重角色的扮演,让易水寒经常处于焦虑状态,八路军中新的搭档乔东山对他的甄别与继续观察,国民党军中谢谷、陈达等人揭露他真实身份的严峻威胁,乃至熟悉他的赵禹等人随时有可能出现在他面前……真是险象环生、危机四伏。时时处处害怕被戳穿,希望在被识破真伪之前战死沙场一了百了,这让易水寒作战更加英勇忘我、向死而生,在战斗中迅速成熟起来。甚至,在他终于主动坦陈自己的本相后,组织上为了维护战神凌云峰的威名,命易水寒仍以凌云峰的身份继续战斗,让人始终为他的身份问题纠结不已,形成作品推进的主要动力。

因为战争环境,隐蔽身份“潜伏”下来的还有蔺紫雨和蓝旗,同样出身于“西训团”,经常潜入日军内部执行暗杀任务,她们功夫了得,武艺超群,这一部分内容的惊险和悬念使《伏击》更为“好看”。笔者以为,让小说“好看”是作家的责任,在众神喧哗的当下,文学要进行自身的提升,也要争夺文化市场和普通读者,只有“好看”的小说才能够走出文坛的小圈子,让更多的大众读者喜欢。

英雄山上论英雄,惶恐滩头说惶恐。《穿插》和《伏击》中的诸多人物,从兄弟阋于墙到外御其侮,都应该被视为民族英雄。只是这些英雄都各自有各自的独特经历和心灵世界,有各自的惶恐与焦虑,因为加大了各自性格的深刻与区分度,显示出作家描绘战争风云与塑造人物性格的卓越能力。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张志忠

流程编辑:L006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