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r

七夕微博(七夕微博文案)

又是一年七夕。当浪漫经济到点按时起飞,还有一部分情侣选择卸下这个“甜蜜的负担”,不过七夕节。有人患上送礼拖延症,有人拒绝商家的“爱情买卖”,有人去神话故事中寻找缘由…这届年轻人,为何开始不过七夕了?

患上“

七夕送礼拖延症

到底是真难选还是不用心?

一到七夕节,“送礼焦虑症”是情侣们绕不开的黑洞。送花和巧克力缺少惊喜,自己亲手准备的礼物又怕“翻车”,迟迟选不出合适的礼物。于是,继“送礼焦虑症”后,年轻人又患上了“送礼拖延症”。七夕前日,“七成95后00后有七夕送礼拖延症”话题登上热搜,有数据显示,七夕前两天,95后、00后网购成交额人数占比最高达到69%,是各年龄段最拖延的。

在评论区,有网友一语道破了当代年轻人患上七夕送礼拖延症的理由:要不就是经济上的拮据,要不就是选择困难症。许多网友总结自己买礼物时面对的难题:“便宜的拿不出手,贵的又买不起”、“买礼物需要的创新力不亚于工作中的创造力”。但也有网友认为虽然年轻人多少有些拖延症,但更多的是不用心,毕竟用心的话就会早点挑选合适的礼物。

不仅送礼拖延,选了半天送出去的礼物还可能会引来对象生气。去年七夕,微博热搜话题#七夕收到礼物反而很生气系列#,阅读量高达1.6亿。原本是甜蜜浪漫的节日,却因为送礼徒增许多烦恼,一些年轻情侣开始约定,七夕不再互赠礼物。有年轻人对媒体表示:“我们已经恋爱3年了,从去年开始,我每次过节日都要发愁买礼物,后来我就和我女朋友商量一下,我们不要被消费主义洗脑,互相都不送礼物,一起平淡过完节日。”

传统节日营销成消费节

年轻人开始拒绝“爱情买卖”

每逢七夕,最开心的可能不是过节的情侣,而是赚到盆满钵满的商家。几百块的花束、上千元的晚餐……最关键的是,在商家的营销下,还得“抢”着排队去花钱。七夕佳节也变成了七夕消费节。

以鲜花市场为例,此前有媒体报道,某地花市工作人员介绍,和7月31日相比,8月1日的花价已经上涨3倍,七夕节当天花价应该还会继续上涨。此外,各地商场推出的七夕主题活动,明跌暗涨的情侣优惠也不在少数。从何时起,七夕节与七夕无关,但与物质消费有关。尽管爱情与物质之间并没有太多逻辑联系,但在商家刻意抛出一个精致甜蜜的圈套,多数人都不能幸免于难。不止七夕,从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到各种花式情人节,情侣们几乎一月一度,月月过节,这种被营销绑架的“恋爱税”,不仅高价,还不能换来愉快的消费体验。

于是,许多年轻情侣开始拒绝这种“爱情买卖”。有情侣表示:“每年七夕出去人挤人,吃饭不仅贵还要排队,还不如就在家里安安静静吃一顿饭。”还有人表示:“应付上班和生活琐碎已经够累了,没必要为了满足所谓的节日仪式感而让自己更累。”不互送礼物也不去逛街约会的七夕节,如何满足这些情侣们心中的仪式感呢?有网友称:“把七夕特定的礼物和不必要的花费,换成生活中每一天小小的惊喜,再把小惊喜贯穿在生命中的每一天,就是我认为的仪式感。”

七夕并非情侣专属

,牛郎织女

未必是神仙眷侣

除了拒绝七夕的商业营销,你可能想不到,有人能把不过七夕的原因追溯到上古时期。

七夕节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晩上举行,故名“七夕”。古代女子在这一天们向七姐“乞巧”,乞求她传授心灵手巧的手艺,希望自己能够擅长裁衣、织布,漂漂亮亮嫁人成家。所以七夕原本是古代女孩祈福许愿的日子,并非情侣专属。

而随着历史发展,七夕又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爱情传说,牛郎织女的故事激励着青年男女追求美好爱情的决心和勇气,但在近年来也发现了许多不同的解读。在传统故事中,牛郎曾偷看织女洗澡,还偷走了她的衣服,放在现代就是“渣男”形象。对于牛郎织女的这段爱情故事,网友们也各持己见,有的人表示面对渣男绝不妥协:“哪个女孩会对偷自己衣服的人一见钟情?”另一部分网友则觉得:“拿现代的价值观评价古代的传说并不合适。”

不管是出于对“仪式感”的保留,还是反感商业营销,都没有对错。爱可以是一蔬一饭的平淡,也可以是一星一点的惊喜。过不过七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由,对两人来说合适就好。在今天,你也有一个不想过七夕的理由吗?

潇湘晨报综合报道 编辑贺宇帆 实习编辑李国栋

新闻线索爆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进入“晨意帮忙”专题;或拨打晨视频新闻热线0731-85571188。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