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r

陈彦什么好听(陈彦的什么歌好听)

文、图|郭志梅

卷首语

“砰、砰、砰……”

贝多芬担任指挥的《命运》交响曲响起来啦!命运之神在敲门,恰似秦腔的开场鼓,激烈地敲开了陈彦《主角》的命运之门,敲开了主角忆秦娥的命运之门……

《主角》封面

先生的老家在周至县,与陈彦的老家镇安县仅一岭之隔,陈彦家在秦岭南坡,先生家在北坡。岭南岭北人对秦腔的痴爱是共同的。

我们节假日回去,看到的画风常常是这样的:农家小院内,以女儿爷爷为首的身着深色衣服的中老年人,在聚精会神吹拉弹唱;以女儿奶奶为首的几位身着鲜艳服饰的妇女,轮流演唱着一曲曲秦腔名段。有时还会在院子里边唱边舞,有时她们拉我进群,塞我一方红绸,我就跟着锣鼓节奏大模大样扭将起来,动作夸张,表情灿烂,农家乐啊。

实话实说,我这个外地人,早先不喜欢秦腔,总觉得秦腔女声是咿咿呀呀,男声是粗门大嗓高亢粗犷。

最早开始关注陈彦,是年初作家王新民向我推荐他采写的“主角”陈彦稿件,第一次知道了身为院长的陈彦,竟然在每天晨练时背诵元曲等古典名著,长达10年。

第二次关注,媒体报道,西安街头看到张嘉译和闫妮在拍戏,是根据陈彦的另一本小说《装台》改编的。

第三次关注,茅盾文学奖评选进行到前十名公示阶段,当时我就想自己好歹也是个与文学有关系的人,不能一问三不知吧。于是找来陈彦老师签名赠送先生的两本大著,准备抽空浏览。

陈彦签名赠先生的《主角》一书

我这个俗百姓不知天天在忙什么,日子很快就飞到了茅盾文学奖揭晓的这一天:8月16日11点左右,陕西文坛瞬间掀起了热浪。消息很快铺天盖地,主角陈彦肯定要出来接受采访,各路人马也纷纷出来发声了。下午4点多,我在朋友圈发现了魏锋的微风读书会,全文刊发了《主角》有声读物136集,主播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十佳主播黎春女士,节目来源为作家出版社官方。5点许,确认过此节目的真实可靠和高大上后,我决定在朋友圈转发,以备自己空闲时欣赏。转发后点赞者众,我又一想,凡事不下决心、不立目标,永远没有时间。于是我做算术:一天听5集,不到一个月可以听完。当晚我开始试听,即超额听完5集。3天后,我忍不住,再分享朋友圈:“真好听,放不下!走路、干活、睡前听!已听60多集,但愿听完后能写出读后感。”

又引来留言者众,这个说收藏了,那个说我才听到10集。22日晚9点,我终于全部听完了136集,此时,我不管不顾地发第三次朋友圈:“我花了6天时间,刚才全部听完136集,太吸引人啦!”大家隔着手机都能听到我的欣喜声音。

其实,越听到最后越纠结:一方面,希望尽快知道人物命运的最后结局,与书中人物同呼吸;另一方面,又不想这么快结束这么好听“好看”的戏,结束后我会因分别而失落。还有,我还给自己布置了作业:写读后感。

人家把70万字都写出来了,写作的过程是多么漫长而艰难啊,人家用几种语言几种腔调来演播70万字,编辑又将136集一个个链接到我们耳边,我们白听后,是要做点什么才能对得起这些众多爱心付出者。

读后感写不好不要紧,反正我们又不是专业评论者,我们的脸面也没什么价值,就当作反馈吧,我们普通作者写个、号,还希望能多多看到评语呢,何况人家下了这么大功夫写就的长篇小说。

下面我用“五个十分”来写分享我的读后感。

书中简介

一、故事情节十分撼人

本届茅盾文学奖厚重的5部获奖作品,都堪称文艺精品。谈及一部好书的标准是什么,陈彦认为,不同的审美对象有不同的审美标准。“我的标准是:首先得追求生活与艺术的真实;其次是引人入胜,让人爱看想读;再次是情感上要抓人,要走心,要有冲击力;最后就是要能给人以思想和精神的昭示与启迪。当然书的标准还有许多,文学艺术类与政治、历史、哲学又不同。文学恐怕还得在语言的艺术中,寻求更大的情感与思想精神张力。戏剧与文学都面临讲好故事的问题,这个问题有不同看法与解读,但我以为十分重要。

《主角》记述一个名叫忆秦娥的女演员从放羊娃、烧火丫头,到配角再到主角的奋斗过程的沉浮史。形象地描绘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期间忆秦娥鱼的奋斗史。忆秦娥数易其名,万变不离其宗的是她的奋斗精神——如果不奋斗,忆秦娥就不会从牧羊女考入剧团,如果不奋斗,因舅舅入狱牵连被贬为烧火丫头的她就可能从此一蹶不振,正是一股奋斗精神使忆秦娥走出低谷,一跃成为县剧团的台柱子。从县剧团调入省剧团初期,并不被待见甚或受到排挤,如果没有继续奋斗的精神,也可能就是一个B角,正因为奋斗不息的精神,忆秦娥才一步一步从B角到A角,从A角到无人撼动的主角,成为无可争议的秦腔皇后。

当 主角的荣光与担当、当配角的清闲与落寞;当主角表面是那样受到各类人们的爱慕,实际背后受尽各种磨难,使人数次热泪长流:主人公多次苦练卧鱼、吹火、忍到演出结束后的呕吐,师傅因吹火而命丧舞台,傻儿子因痴想妈妈而生出幻觉从6楼坠下身亡……

忆秦娥舅易三元的一生,实在令人一唱三叹。从一个县剧团的好鼓手、未来大主角的伯乐、到开除公职入狱、再到临时工,不论何时,他对敲鼓的痴爱都不改一丝一毫……

陈彦

二、人物形象十分饱满

对于主角忆秦娥来说,好像世上的好人都在爱她帮她,同时世上的悲剧也全让她在体验。她舅、胡彩香帮她,三个男人爱他又给他无尽的痛苦,为躲压力生个儿子还是傻子,收养个女儿 不想让她受苦学戏,可她却悄悄苦练仿佛年轻时的忆秦娥……

痴爱打鼓的舅易三元:忆秦娥的伯乐,一生的故事是那样打动人心,进监狱后还在不停敲鼓:敲犯人的背、屁股……看到什么敲什么。

对第一任丈夫公子哥李红兵的刻画,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他对心爱女人的保护,成天拿着个警棍,一幅厚脸皮唯我独尊的样子……

对第二任丈夫大胡子画家石怀玉的刻画,有独特才华、我行我素、放荡不羁之形象跃然纸上。

、心理刻画十分细腻

戏如人生酸甜苦辣,描写细腻。

忆秦娥每一个成长阶段、与主要人物对话,都有入微的心理描写,仿佛这些人就是陈彦作者一样,对自己的心理是那样清楚。比如,忆秦娥为离开舞台,准备怀孕而一反常态对待第一任丈夫的内心;与第二任丈夫石怀玉相处的细微感觉;在庙里修行的内心,终于悟道:生活处处都是修行,演戏是也是修行,给大家带来愉悦也是修行,最后再次登上舞台给戏迷带去欢乐。

儿子刘艺爱妈妈心理、恨大胡子爸爸石怀玉分享妈妈溺爱的心理是那样刻骨铭心。

石怀玉离开忆秦娥时的心理:一层层剥开、一步步到达:自己痴狂爱恋的忆秦娥,最后竟然那样强烈地不爱自己,将自己用生命画就的心中的女神裸体画像毁坏,自己活着还有什么意思?于是在心爱的被毁坏的裸体画下拔剑自吻!

四、口语对白十分幽默

原以为写戏剧的,语言可能文绉绉,还会有大量的唱词,以显文化。结果,一口气听完70万字,除了几次不由自主流泪外,就是一个人笑飞了泪花。最让人喷饭的是画家石怀玉独自登门拜见岳母大人,形象地介绍自己是副总经理,岳母大人是董事长那节对话上。其次是易三元与人对话时,那种小聪明小得意。

小说《主角》的对话,如果拍电视剧,即可以直接引用

五、

品读声音十分醉美

黎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十佳播音员”

黎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十佳播音员、主持人"。她一人任多角、多声、多方言。她将方言和声音处理得十分到位吸引人。

忆秦娥用的是少女清纯的普通话;

从县城到省城工作的人用的是醋溜普通话;

省上正宗剧团人员用的是西安味普通话;

老家农村人用的是地道的秦腔;

大领导用的是正宗普通话;

到北京汇报演出碰到当地人,用的是地道的京片子。

叙述用的是解说员的客观正宗普通话。

语气也分男女老幼城里和农村。

听着她的演播,仿佛正在欣赏一场精彩的电视连续剧。我能在6天时间内全部一字不落地读完此书,演播贡献了三分之一力量。平时读书时,因为各种原因,比如此部分不精彩,马上有事要做,常会一目十行,或者跳过去。

原来,黎春就出生于西安,难怪陕西话说得这么顺畅。经常双语主持节目,汉语和英语同时上演。在我看来,她为这部70万字的获奖小说增加了许多光彩。

背景配音也十分给力。说什么戏,就配此戏音。还有鸡狗叫、婴儿哭、呼噜声……皆为文字增辉。

听完以后,几天都走不出陈彦担任指挥的《主角》的命运交响曲……

陈彦获得了巨大成功。反映中国现实社会和普通人生奋斗历程与新中国的命运共节拍,获得了茅盾文学大奖,当之无愧。

首先得益于他的勤奋和功底。

陈彦在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担任院长10年,他有晨跑的习惯,每天早上一个小时。别人都以为他在锻炼身体,其实,陈彦在晨跑中完成了一个庞大的学习计划——背诵《元曲》。从老子的《道德经》,庄子的《逍遥游》《齐物论》《秋水》,到《大学》《中庸》,再到《论语》,还有《孟子》,陈彦都是在日复一日的晨跑中完成背诵的。

第二,得益于他的丰厚生活素材和实践。

在省戏剧院团工作近30年,陈彦自认为很懂“角儿”,他们的得与失、聚和散,以及光鲜亮丽背后的无奈与辛酸。戏剧让观众看到的永远是前台,而陈彦努力想让读者看幕后。《主角》就讲述了秦腔名伶忆秦娥近半个世纪人生的兴衰际遇、起废沉浮,及其与秦腔、大历史的起起落落之间的复杂关联。

最后,为了表达对作者陈彦和演播者黎春的敬仰,我写出读后感与大家分享,希望有更多的读者去领略茅盾文学奖《主角》一书中的笑与泪;人生的大幕徐徐拉开了,不论你是主角还是配角,睁大眼睛、侧耳倾听,都能看到、听到与自己灵魂共鸣的故事……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