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r

谁明白我拼音(明白拼音是什么)

通常说来,识字、计算、拼音被认为是幼小衔接三板斧,如果有余力的话,建议这三样都可以先行。

但如果非要让我从里面只挑一项来选,那么我认为识字跟计算都能不学,唯独拼音,得学,提前学。

眼下已经五月份了,还没开始的我看下表哈……得抓紧安排了。

为什么非得学 pīn yīn?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一个字都不认识,没关系,跟着老师从头一个一个字学起,平日注重基础夯实,到了学期末也能考出好成绩,无非就是费点劲,没有人家识字多的孩子出风头。

只要认真跟着老师步伐走,到了二三年级,识字量的短板会慢慢补上来,四五快读里提前认过的那些字基本也就补齐了。

而计算,在我看来更是一个熟练工种,短时间内靠着多练刷题就能迅速提升,即使没有提前学,上学后注重计算训练,也可以不掉队。

原本一年级的计算难度也不大,每天坚持练习计算,注重验算,学没学过都能在试卷上考出好成绩。

唯独拼音,如果没有提前学,单凭跟着老师的教学计划走,是万万跟不上的。

荣妈小时候,一年级一开学,都是先上“aoe”,但如今的小学是先认“天地人”,拼音学习的单元被后置到了一年级第一学期的中间阶段。

实拍荣哥一年级上册语文书,汉语拼音被放在了第二和第三单元。

这种改变也是有道理的。

开学先学关于新校园、老师同学、9月时令季节的文章,是有意让孩子在一入学就充分感受学习语言文字的魅力,在有所体悟了之后再开始学习“没得感情的表音工具”。

不过,对于拼音的学习,在教学大纲上的要求是一个月。

换句话说,老师会在一个月到一个半月的时间里讲解完关于拼音的所有基础知识。

这个基础知识有多少呢?

有些人会以为这就是汉语拼音的全部了▼

不好意思,这严格来说是26个英文字母的大小写,这个表在孩子学习音序查字典的时候才会用。

而更多的人对拼音学习的理解,都只局限于这些▼

普通人能知道拼音分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就不错了,厉害一点的还能细分平舌音和翘舌音、单韵母和复韵母、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

没教过大荣之前,我也天真地以为学拼音就是这些。

可如果你以为这就是拼音的全部了,那我只能说,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一年级的上半学期期末考试时,会要求孩子掌握的拼音内容是下面这个图!

换句话说,拼音的学习,是个海量学习的过程,浅显地分就要分三个部分,每一步对于五六岁的孩子都不容易。

先说字母表,23个声母、24个韵母、16个整体认读,一共63个,这些都能认对、写对是很难的。

像一些长得特别像的镜像字母“b和d、p和q”,还有平舌音和翘舌音“z和zh、c和ch、s和sh”,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an、en、in、un、ün和ang、eng、ing、ong”……

荣哥昨天的听写,直到现在,都二年级下半学期了,b和d一不注意还是写错,真没处说理。

63个字母都认全之后,不过是刚把娃带到门口,声调标注位置都搞清楚了,才算是刚迈过门槛。

不要小看音调,刚开始学声调的时候,标不对声调特别正常。

什么二声四声分不清楚的,ui和iu、uo和ou标在谁上面搞不明不白的,还有轻声,最坑了,一不留神就错。

荣哥近期的听写,经常是字都写对了,反倒是拼音老错……

声调规律都记对了,接下来才能登堂入室地去真正掌握拼音的奥义——音节。

甩个音节表总览一下,不说人山人海也得是密密麻麻了吧?

别的不说,就小ü脱帽这个事儿,就能把娃搞得不会了。ün在字母表里是这么写吧?但现实是到了音节拼读里,就压根没有它!

dun、tun、lun和jun、qun、xun,看着都是复韵母“un”,但其实一个是“un”、一个是“ün”,这个东西好些大人都搞不清楚,孩子自然也是傻傻分不清楚。

像整体认读yun、yuan、yue,里面的“u”,都是“ü”。好些人拼“云”都习惯性地拼成“一温—云”,其实这里根本不是un,而是“ün”,ün本身就发“云”的音,加上一个“y”是为了凑整体认读的音节,而整体认读里的所有ü都要脱帽。

孩子只知道“ü”见到jqx要脱帽,事实上整体认读里遇见y也要脱帽,你说坑不坑?

ü只是音节拼读关里的难关之一而已复韵母的拼读简直就是灾难,如果不是长期拼读巩固,教会了也会分分钟还给你。

如果你以为音节关过了,拼音就OK了,那我只能说,登堂入室离学会还有距离。

一年级的要求是,不只要拼对写对,还要能直呼。

荣哥一年级时拼音单元学完后老师发的微信,强调一下,不是期末发的,就是拼音单元学完了之后很快就进行了拼音测试。

试想一下,一张白纸的孩子怎么可能在一个月之内把以上内容全部掌握呢?

想我当年学日语背个五十音图,一个月时间尚且做不到灵活运用,默写顺畅。6岁的孩子背拼音,比我一个经历过高考的人背日语,只会更难。

没有对比就没有说服力,五十音图才多少个排列组合啊!弱弱地说一句,拼音学好了,对五十音图也有帮助。

不吃不睡天天搞拼音,一个月都不一定能熟练掌握,更何况孩子还有其他学科呢?

孩子学汉字好歹还有字源可以追溯,象形、意会、形声这些造字法都能帮助孩子记忆,可汉语拼音它一定程度上就是语言符号,除了死记硬背,没有任何办法。

对于一个五六岁的孩子来说,背下这些不明所以的符号以及排列组合的规律,远比记住汉字和记住凑十法口诀难多了。

荣哥的拼音几乎就是我教的,妹妹的拼音我也在教,过手过两个不算笨的小孩,你就会明白,拼音真的没有捷径,不能速成,唯有多拼、多练、多听写。

这些是急不来的,需要时间、按部就班地去训练,有些孩子掌握地快一点,有些孩子掌握得慢一点,但再快,也不是一个月时间能够熟练掌握的。

荣哥都上到二年级了,都还不能保证拼音全写对呢,它原本就不是个速成学科。

所以必须提前学!

只有拼音有了一定基础,再去上一年级,跟着老师教学大纲快速地过一遍,细节不到位的让老师纠正纠正,没有掌握牢固的个别音节着重巩固,孩子才有可能顺利地过了拼音关,才能让语文这个学科就不至于一上来就那么招人讨厌。

提前学的作用就是把讨厌又困难的事情战线拉长,孩子的紧迫感就会降低,孩子的一年级生活就会过地相对游刃有余。

pīn yīn 要提前学到什么程度?

拼音,你说它不重要吧?作为注音工具却会一直伴随孩子的语文学习,它作为注音工具,作用就是让孩子 在学习中不断地去应用,直至中考高考,都还会有拼音相关的题目。

像荣哥二年级了,一类字、组词之外都会要求孩子掌握拼音写法,直到现在拼音都是听写字词的一部分。

我给荣哥听写,字全对,拼音或多或少都会错上一两个,比起默写汉字,默写拼音对孩子专注和细致程度的要求反而更高。

所以无论从难度,还是重要性上来说,拼音都是幼小衔接不可忽视的重要闭环。

那究竟学到什么程度就可以了呢?

我认为没有上限,如果孩子能够熟练地拼读并默写,那在我看来是最理想的状态。

拼音真的很难,出错又太容易了,一般幼儿园大班的孩子能做到八成正确就很不容易了。

单就答对个八九不离十的标准,就是要狠狠下苦工才能达到的了,拼音好的孩子背后一定站着个鸡娃妈。

所以上限全凭各自努力,下限却是要明确的,一点不会绝对不行。至少要是写不会没关系,我起码得会读会认。

大班孩子写不好、写字慢这些可以不强求,但随便指个拼音,得能拼得出,比如看到huáng,就能拼出“黄”。或者随便说一个字,就能顺势说出完整的音节,比如“红字”,他得能拼出“h-óng-红,二声红”。

能认清楚是写明白的前提,这是最低限度。

在下限上要求再高一点,就是能够拼对词语,再高一点就是能直读拼音。当然,能写写就更好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嘛~

我对依姐的要求是要读也要写,写不好看没关系,但是要写,动笔记忆力深。

妹妹写的字母表▲

总之对于拼音,读得越多越熟练,越熟练就越容易过拼音关,早开始拼读,自然比临时抱佛脚好得多,这个道理跟学英语是一样的。

不学pīn yīn能咋?

很多人说我娃上学前啥也没学,不是现在也好好的吗?

的确,不学拼音也不会要了命,但免不了会让孩子的一年级生活变得艰辛,也会让孩子错过一些别的事情。

很多人对幼小衔接的误解来自于把它跟提前学等同视之,是一种杀鸡取卵的短视做法。

我不禁要问,做幼小衔接的目的是为了提前学,然后一骑绝尘吗?我认为这么想的人很幼稚。

荣哥已经二年级了,我负责任地说,就幼儿园大班阶段孩子能提前学明白的这些东西,到了二年级就几乎已经看不到什么优势了。

如果真的只是为了知识抢跑,那么幼小衔接这点功效充其量就是让孩子在起跑的时候比别人快了0.1秒而已,它能带给孩子的全局优势微乎其微。

因此,幼小衔接根本不是为了让孩子领先别人起跑,而是为了让他能够更好地适应赛道。

要知道,当人在努力跟上别人的脚步时,是无暇顾及其他的。只有那些游刃有余的人,才能注意到场边的风光。

我上文也说了,学习拼音很可能是一年级语文内容里最难的部分,时间紧任务重,对没学过拼音的孩子都将面临着迎头赶上的困境,他们没有余力去做别的事情,能够兼顾其他学科就已经非常不错了。

当然,不做幼小衔接也并不代表着孩子未来就一定会落后,只不过一年级的时候是需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和钻研的,这往往会让一个孩子的小学开局就变hard模式。

而沉重的开始,和轻松的开始,哪一个更容易让孩子在班级生活中保有自信呢?

当他还在苦恼第二天的听写的时候,又怎么会有心情去帮助老师画板报或者准备周五的班会演讲呢?

这个道理不言而喻吧?

即使不从这么功利的角度去想,单纯语文学习的角度上说,孩子能够更好地掌握拼音,可以帮助他在接触语文这门学科的时候更轻松,不至于还没开始欣赏到语文的美好,就已经厌弃了。

多数孩子,走进那个自己擅长的学科领域,都源自于一个美好的开始。擅长,换个角度看,不就是在入门的时候一点都不费力的意思吗?

关注微信【荣荣妈养儿记】,看一个平凡二胎家庭的喜怒哀乐和最有用的育儿干货。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