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r

余味无穷打一生肖_回味无穷打一生肖-

莘县河店西郭泥塑

泥塑的种类很多,取材方便,可大可小。莘县河店西郭泥塑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貌受到人们的喜爱。

河店镇位于莘县城北10公里处,地处莘县、冠县、东昌府区三地交界。河店西郭泥塑,已有近百年的历史。20世纪20年代,河南民间艺人孟三逃荒到西郭村,靠捏制泥塑维持生计,后来全村百姓学会,此手艺代代传承下来。西郭泥塑用红土经渗水、脱坯、铺底、绘色制成,造型简练、大胆夸张,不刻意追求形体的逼真,多着意于情态传神,富有生动情趣和余味无穷的装饰效果。

西郭泥塑的人物形象受明清以来戏曲人物描绘方法的影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泥娃娃主要是民间传说和戏剧中的人物,表现喜庆热烈的内容,象征平安吉祥,表达了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理解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充分体现了鲁西民间传统习俗。

西郭泥塑工艺品曾参展于山东省民间泥塑艺术展览会。《人民画报》1992年第4期曾以整版版面刊载西郭泥塑的照片。

延伸

西郭泥塑唯一传承人

一年捏制作品千余件

说起莘县河店西郭泥塑,目前,唯一的传承人是西郭村73岁的郭保田。5月15日,郭保田告诉聊城晚报记者,全村60岁以上的老人大多会用模具做孩子泥塑玩具,但都捏制不了戏剧人物类大作品了。他坚守做泥塑近一个甲子,现在常年做泥塑,一年制作泥塑作品达千余件。

在郭保田家里,孩子的泥塑玩具,如花公鸡、不倒翁、小泥娃娃等琳琅满目,大作品有40余种,诸如以戏曲、神话、人物、传说等为题材的西厢记、西游记、八仙过海、十二生肖、弥勒佛、送子观音、孙悟空、猪八戒、苏三起解、嫦娥奔月、武松打虎、卧冰求鲤、刘庸判案、梁山伯与祝英台等。

“小作品主要用模具制作,大作品主要用手捏制。”郭保田说,大作品具有夸张性、写实性和写意性的特点。

郭保田表示,他的泥塑作品做起来要经过15道工序:做模、做哨、取泥、泡泥、砸泥、和泥、做坯、安哨、打孔、脱坯、修光、晾坯、制粉、粉坯、彩绘。尤其做彩色泥人时,要彻底干燥后入窑烘烧,温度要达700℃左右,出窑后经打磨、整理,方可着色。

说起泥塑传承,郭保田说,1962年,17岁的他从燕店四中辍学回家,便跟随父亲开始做泥塑,从此与泥结下不解之缘。“文革”中,泥塑被作为“四旧”破除,泥塑模具也被捣毁,包括他在内的一些村民将部分模具埋了起来,改革开放之后重新挖出,使得西郭泥塑得以传承。

“自从父亲手里接过这样的手艺活,掐指算来已有57年了,说句不好听的话,这个小买卖,利润很小,挣钱稀松。”郭保田表示,一个小花公鸡才卖一两块钱,就当是个小营生。

据郭保田透露,他有三个孩子,只有二孩子郭书珍跟他学会了制作泥塑,其他两个孩子对泥塑不感兴趣。即便是二孩子会捏泥塑,但感觉这种营生不能维持生计,也与老婆带孩子去蓬莱打工了。随着年龄的增长,郭保田越来越感到不安:眼下泥塑玩具没市场,儿孙们不愿学,村里其他人也没有人愿学这种老手艺。

目前,做泥塑是郭保田每天的主要工作。跟和面一样摔打、揉搓,不一会儿,一堆土就变成一团泥,然后,他细心地将其捏成各种造型的泥塑作品。作品做成后晾在院子里,一些好作品放在屋里,还有一些大作品放在墙上的货架上。“春节到元宵节这段时间能多卖点,每逢农村大集也能卖一点。”郭保田说。

记者 陈金陆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