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r

形声字举例30个的解释_'形声字举例30个的解释是什么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今天讲《说文解字》“辵”部的三个汉字:遦、?和進。其中遦、?两个字均是生僻字,已不常用,“進”字后来简化为“进”,是现代汉字的常用汉字,因此,今天的重点汉字是“進”。三个字详情如下:

1、遦。读guàn。《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遦,习也。从辵,贯声。”形声字,本义是习惯。所以这个字在古汉语里也通“贯、惯。”

徐锴的《说文系传》:“《春秋左传》曰:‘使盈其遦。’当作此字。”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亦假贯,或假串。《左传》曰:‘贯渎鬼神。’《释诂》:‘贯,习也。’《毛诗》曰:‘串夷载路。’”《左传》这句话原文是:“贯渎鬼神,慢弃刑法。”大意是:惯于亵渎鬼神,轻慢抛弃刑法。

遦字的小篆写法如图:

2、?。读dú。《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媟?也。从辵,<瀆省去三点水>声。”形声字。本义是亵渎。徐锴《说文系传》:“不以礼自近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今经典作渎。”《玉篇·辵部》:“?,遦也。”另有一说,走前顿之貌。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需部》:“?,据《说文》则与嬻同。按:字从辵,当训<辵枼>?也,走前顿之貌。”未见典籍有应用实例,故暂不举例。

?字的小篆写法如图

3、進。读jìn。《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進,登也。从辵,閵省声。”这个字1986年《简化字总表》简化为“进”。进是现代汉语常用字。

这个字的解说有争论,许慎认为是形声字,但后世专家多认为不妥。高鸿缙《字例》:“字从隹,从止,会意,止即脚,隹脚能進不能退。故以取意……周人变为隹辵,意亦同。不当为形声。”因此,我们需要看一下这个字的字形发展,如图:

显然,高鸿缙的说法相对更靠谱些,因为甲骨文字形里,就是一只鸟,一个脚。因为人们观察鸟的脚不会向后走,所以進的本义为前进。

也就是说,有两种说法:许慎认为是向上,即“登也。”如上所说,后人认为是前进。

汇总两种说法,我们把进的本义汇总为向前;向上移动。《玉篇·辵部》:“進,前也。”

本义之外,进还有很多用法,举常用的说说:行。《广雅·释诂一》:“進,行也。”《周礼·夏官·大司马》:“徒衔枚而進。”郑玄注:“進,行也。”

长进,进步。《广韵·震韵》:“進,善也。”《史记·乐书》:”礼谦而進,去進为文。“裴骃集解引郑玄曰:“進者,谓自勉强也。”杜甫《送十五弟侍御使蜀》:“喜弟文章进,添余别兴牵。”用的也是这个意思。

促进,增强。《商君书·农战》:“壹则少诈而重居,壹则可以赏罚进也,壹则可以外用也。”可以促进、增强赏罚的效用。

出仕。比如《孟子·公孙丑上》:“治则进,乱则退,伯夷也。”天下安定就入朝做官,天下动乱就辞官隐居,这是伯夷的处世方法。又比如范仲淹《岳阳楼记》:“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也?”也用这个意思。

引进,举荐。《吕氏春秋·论人》:“通则观其所礼,贵则观其所进。”高诱注称:“进,荐也。”通达时对人的礼遇,显贵时对人的举荐。

提升;提拔。《汉书·孔光传》:“退去贪残之徒,進用贤良之吏。”《晋书·桓温传》:“進温征讨大都督,督司冀二州诸军事。”其中的進,都用这个意思。

奉献;送上。《三国演义》第十九回:“但到处,闻刘豫州,皆争進饮食。”听说刘备来了,都争相送上饮食。

(《三国演义》里的理姓与刘备)

靠近。《礼记·檀弓上》:“丧服,兄弟之子犹子也,盖引而進之也。嫂叔之无服也。盖推而远之也。”郑玄注:“或引或推,重亲远别。”你看:对于丧服的穿着,古人有多讲究。

超过。《庄子·养生主》:“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大意是:我所喜好的是摸索事物的规律,比起一般的技术、技巧又超出了一层。

进入。《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進,中其计也。”

收入的钱财。《史记·高祖本纪》:“萧何为主吏,主進。”裴骃《史记集解》引文颖曰:“主赋敛礼進。”萧何当时是县令的属官,掌管收贺礼事宜。

房屋分成的前后层次。比如《西游记》第一回:“一层层深阁琼楼,一進進珠宫贝阙。”《儒林外史》第十四回:“右边一路,一间一间的房子,都有两進。”现代汉语也这样用。一进院子,二进院子。

效。《洪武正韵·震韵》:“進,效也。”未见典籍有应用实例,故暂不举例。

此外,進还用作姓氏。《姓苑》有载。

進字的小篆写法如图: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