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r

大国崩溃大结局(大国崩溃纪录片)

1991年底的苏联解体无疑是20世纪人类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如果你对1991年苏联解体事件还知之甚少,如果你已记不得前苏联各个共和国在其中扮演的角色,那么,你将会发现自己对当下该地区的政治一头雾水。

虽然很多国家的专家、学者都写过苏联解体的历史,但他们大多忽略了从“八月政变”到1991年12月戈尔巴乔夫发表退职演说之间这至为关键的几个月。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这本书

《大国的崩溃:苏联解体的台前幕后》,聚焦的正是决定苏联生死存亡的这五个月中的人和事。

真实自有万钧之力

既然重点是人和事,那么作者掌握的素材、资料便显得尤为重要。本书作者是乌克兰人沙希利·浦洛基,他是苏联解体的亲历者,现为哈佛大学乌克兰史教授。

通过采访大量苏联解体的当事人,包括白俄罗斯的舒什克维奇、乌克兰前国防部长、美国前副国务卿等,他将

这些丰富而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写进书中,远远超越前人写作时的那些参考资料

他精通多国语言,能够查阅英语、俄语、波兰语、乌克兰语和白俄罗斯语文献,这让他能够站在一个特殊的立场来呈现关于苏联解体的全新的、戏剧性的故事。

这还远远不止,作者更解密了美、苏等国尘封多年的绝密文件,包括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档案、负责总统出国访问事务的白宫官员的信件、老布什总统图书馆的绝密档案等,重新解读那段纷繁复杂的历史,当得起“冷战结束谜团的终结者”这个名号。

充足史料+戏剧化语言剖析苏联解体事件

我们通常认为,苏联解体是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大国幕后操纵、“和平演变”的结果,但是浦洛基用确凿无疑的事实和令人信服的分析告诉我们,老布什并不希望看到苏联解体,他在极力保全苏联防止其土崩瓦解。

这样令人耳目一新甚至瞠目结舌的观点,书中不止一处,彻底颠覆了关于冷战结束的传统观念。

作者用“充足史料+戏剧化语言”讲述苏联解体背后高度政治化的事件,体现了这幕“大戏”中主要演员的选择、忧惧、个人冲突和地缘政治的虚妄。这些演员不仅来自美国,还来自摇摇欲坠的前苏联加盟共和国。既有丰富、紧凑的描述,又有鞭辟入里的分析。

苏联解体事件的主要参与者,包括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两虎相争、誓不罢休,乔治?布什设法让苏联帝国不要崩溃,却无意中加速了它的灭亡;乌克兰人为了独立而奋力一搏,却变成了对苏联的致命一击……到目前为止,这是讲述苏联解体的最佳著述。

正如作者想的那样,美国错误地以为自己是“冷战胜利者”,这直接导致美国在2003年狂傲地入侵伊拉克。现在,在许多人认为的在俄罗斯与西方新冷战的背景下,要想了解该地区当下紧张局势和博弈现状,搞清楚1991年真正发生了什么显得尤为重要。

《泰晤士报》、《华尔街时报》等数十家国际知名媒体鼎力推荐,多名获得普利策奖的作者以及著名评论家,对这本书更是赞誉有加、倾力推荐。

那么,今天就把这本书推荐给爱好国际、军事、历史类的宝宝们,8月10日至16日在京东有5折活动,想要的别犹豫了。

最后,附上本书的部分摘录。

虽然苏联常常被称为“俄罗斯”,但它其实是一系列国家的集合体,是莫斯科通过武力强制和文化妥协形成的,整个苏联时期一直是依靠强权才得以维系其统治的。因此到目前为止,在法理上讲,俄罗斯人应接管该地区最大的共和国,即俄罗斯联邦,但是除此之外还有14个国家。俄罗斯有将近1.5亿人口,占苏联人口总数的51%。乌克兰是苏联人口第二大国,有5000万人口,占苏联人口总数的将近20%。

布尔什维克在十月革命中的胜利让他们以一种近似联邦的政体拯救了俄罗斯, 至少这种政体是在宪法框架下的。这一权宜之策延长了俄罗斯的帝国历史,但是,从长远来看,却没有逃脱与其他帝国相同的命运。到1990年,大多数苏联加盟共和国都有自己的总统、外交部部长、或多或少由民主选举产生的议会。直到1991年,世界才真正知道苏联并不是俄罗斯。

我把苏联解体与20世纪主要帝国的灭亡归为一类,其中包括奥匈帝国、土耳其帝国、英国、法国以及葡萄牙。我把苏联称为最后一个帝国,不是因为我认为未来不会有帝国,而是因为苏联是最后一个在现代实行古典欧洲和欧亚帝国制度的国家。我认为帝国的法规与民主的选举制度不能共存,二者的冲突导致了世界上最后一个帝国的灭亡。我研究苏联解体的历史正是以该观点作为前提。1989年当戈尔巴乔夫把民主选举制度介绍到苏联时,一批通过选举诞生的俄罗斯政治新星们突然有权表态他们是否愿意继续承担帝国的重担,同时,俄罗斯以外的其他共和国的政治家们也面临着是否要继续处于帝国统治的选择。最终,双方的选择都是否定的。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